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

〈大智度論〉卷第四十九

〈大智度論〉 
Mahā prajnā pāramitā shāstra
── 龍樹菩薩 著 - 鳩摩羅什 譯 ──

〈大智度論〉卷第四十九

〈大智度論釋發趣品第二十〉

[] 佛告須菩提。汝問云何菩薩摩訶薩大乘發趣。若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從一地至一地。是名菩薩摩訶薩大乘發趣。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從一地至一地。佛言。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無來去相亦無有法。若來若去若至若不至諸法相不滅故。菩薩摩訶薩於諸地不念不思惟。而修治地業亦不見地。
何等菩薩摩訶薩治地業。菩薩摩訶薩住初地時行十事。一者深心堅固。是不可得故。二者於一切眾生中等心。眾生不可得故。三者布施。與人受人不可得故。四者親近善知識。亦不自高。五者求法。一切法不可得故。六者常出家。家不可得故。七者愛樂佛身。相好不可得故。八者演出法教。諸法分別不可得故。九者破憍慢。法生慧不可得故。十者實語。諸語不可得故。菩薩摩訶薩如是初地中住。修治十事治地業。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住二地中常念八法。何等八。一者戒清淨。二者知恩報恩。三者住忍辱。四者受歡喜。五者不捨一切眾生。六者入大悲心。七者信師恭敬諮受。八者勤求諸波羅蜜。須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住二地中應滿足八法。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住三地中行五法。何等五。一者多學問無厭足。二者淨法施亦不自高。三者莊嚴佛國土亦不自高。四者受世間無量勤苦不以為厭。五者住慚愧處。須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住三地中應滿足五法。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住四地中應受行不捨十法。何等十。一者不捨阿練若住處。二者少欲。三者知足。四者不捨頭陀功德。五者不捨戒。六者穢惡諸欲。七者厭世間心。八者捨一切所有。九者心不沒。十者不惜一切物。須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住第四地中不捨十法。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住五地中遠離十二法。何等十二。一者遠離親白衣。二者遠離比丘尼。三者遠離慳惜他家。四者遠離無益談處。五者遠離瞋恚。六者遠離自大。七者遠離蔑人。八者遠離十不善道。九者遠離大慢。十者遠離自用。十一者遠離顛倒。十二者遠離婬怒癡。須菩提。是為菩薩摩訶薩住五地中遠離十二事。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住六地中當具足六法。何等六。所謂六波羅蜜。復有六法所不應為。何等六。一者不作聲聞辟支佛意。二者布施不應生憂心。三者見有所索心不沒。四者所有物布施。五者布施之後心不悔。六者不疑深法。須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住六地中應滿具六法遠離六法。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住七地中二十法所不應著。何等二十。一者不著我。二者不著眾生。三者不著壽命。四者不著眾數乃至知者見者。五者不著斷見。六者不著常見。七者不應作相。八者不應作因見。九者不著名色。十者不著五眾。十一者不著十八界。十二者不著十二入。十三者不著三界。十四者不作著處。十五者不作所期處。十六者不作依處。十七者不著依佛見。十八者不著依法見。十九者不著依僧見。二十者不著依戒見。是二十法所不應著。
復有二十法應具足滿。何等二十。一者具足空。二者無相證。三者知無作。四者三分清淨。五者一切眾生中具足慈悲智。六者不念一切眾生。七者一切法等觀。是中亦不著。八者知諸法實相。是事亦不念。九者無生法忍。十者無生智。十一者說諸法一相。十二者破分別相。十三者轉憶想。十四者轉見。十五者轉煩惱。十六者等定慧地。十七者調意。十八者心寂滅。十九者無礙智。二十者不染愛。須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住。七地中應具足二十法。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住八地中應具足五法。何等五。順入眾生心。遊戲諸神通。觀諸佛國。如所見佛國自莊嚴其國。如實觀佛身自莊嚴佛身。是名五法具足滿。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住八地中復具足五法。何等五。知上下諸根。淨佛世界。入如幻三昧。常入三昧。隨眾生所應善根受身。須菩提。是為菩薩摩訶薩住八地中具足五法。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住九地中應具足十二法。何等十二。受無邊世界所度之分。菩薩得如是願。知諸天龍夜叉犍闥婆語而為說法。處胎成就家成就所生成就姓成就眷屬成就出生成就出家成就莊嚴佛樹成就。一切諸善功德成滿具足。須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住九地中應具足十二法。須菩提。十地菩薩當知如佛。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深心治地業。佛言。菩薩摩訶薩應薩婆若心集諸善根。是名菩薩摩訶薩深心治地業。云何菩薩於一切眾生中等心。佛言。若菩薩摩訶薩應薩婆若心生四無量心。所謂慈悲喜捨。是名於一切眾生中等心。云何菩薩修布施。佛言。菩薩施與一切眾生無所分別。是名修布施。云何菩薩親近善知識。佛言。能教入薩婆若中住。如是善知識親近諮受恭敬供養。是名親近善知識。云何菩薩求法。佛言。若菩薩應薩婆若心求法。不墮聲聞辟支佛地。是名求法。云何菩薩常出家治地業。佛言。菩薩世世不雜心。佛法中出家無能障礙者。是名常出家治地業。云何菩薩愛樂佛身治地業。佛言。若菩薩見佛身相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終不離念佛。是名愛樂佛身治地業。云何菩薩演出法教治地業。佛言。菩薩若佛現在若佛滅度後。為眾生說法。初中後善妙義好語淨潔純具。所謂修妒路乃至優婆提舍。是名演出法教治地業。云何菩薩破於憍慢治地業。佛言。菩薩破是憍慢故。終不生下賤家。是名破於憍慢治地業。云何菩薩實語治地業。佛言。菩薩如所說隨說行。是名實語治地業。是為菩薩摩訶薩住初地中修行十事治地業。


[] 釋曰。須菩提上問摩訶衍。佛種種答摩訶衍相。上又問發趣大乘者。今答發趣大乘相。菩薩摩訶薩乘是乘。知一切法從本已來不來不去無動無發法性常住故。又以大悲心故。精進波羅蜜故。方便力故。還修諸善法。更求勝地而不取地相。亦不見此地。

問曰。應答發趣大乘。何以說發趣地。
答曰。大乘即是地。地有十分。從初地至二地。是名發趣。譬如乘馬趣象捨馬乘象。乘象趣龍捨象乘龍。


問曰。此中是何等十地。
答曰。地有二種。一者但菩薩地。二者共地。共地者。所謂乾慧地乃至佛地。但菩薩地者。歡喜地離垢地有光地增曜地難勝地現在地深入地不動地善根地法雲地。此地相如十地經中廣說。入初地菩薩應行十法深心乃至實語。須菩提雖知。為斷眾生疑故問世尊。云何是深心。佛答。應薩婆若心集諸善根。薩婆若心者。菩薩摩訶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作是願。我於未來世當作佛。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即是應薩婆若心。應者繫心願我當作佛。若菩薩利根大集福德。諸煩惱薄過去罪業少。發意即得深心。深心者。深樂佛道世世於世間心薄。是名應薩婆若心。所作一切功德若布施若持戒若修定等。不求今世後世福樂壽命安隱。但為薩婆若。譬如慳貪人無因緣乃至一錢不施。貪惜積聚但望增長。菩薩亦如是。福德若多若少不向餘事。但愛惜積集向薩婆若。


問曰。是菩薩未知薩婆若不得其味。云何能得深心。
答曰。我先已說。此人若利根諸煩惱薄。福德純厚不樂世間。雖未聞讚歎大乘。猶不樂世間。何況已聞。如摩訶迦葉娶金色女為妻。心不愛樂棄捨出家。又如耶舍長者子。中夜見眾婇女皆如死狀。捨直十萬兩金寶屐。於水岸邊直渡趣佛。如是等諸貴人國王厭捨五欲者無數。何況菩薩聞說佛道種種功德因緣。而不即時發心深入。如後薩陀波崙品中。長者女聞讚歎佛功德。即時捨家詣曇無竭所。
復次。信等五根成就純熟。故能得是深心。譬如小兒。眼等五情根未成就故。不別五塵不識好醜。信等五根未成就亦復如是。不識善惡不知縛解。愛樂五欲沒於邪見。信等五根成就者。乃能識別善惡。十善道聲聞法猶尚愛樂。況無上道而不深念。初發無上道心。已於世間最上。何況成就。
復次。菩薩始得般若波羅蜜氣味故。能生深心。如人閉在幽闇微隙見光。心則踊躍作是念言。眾人獨得見如是光明。欣悅愛樂即生深心。念是光明方便求出。菩薩亦如是。宿業因緣故。閉在十二入無明黑闇獄中。所有知見皆是虛妄。聞般若波羅蜜。少得氣味深念薩婆若。我當云何於此六情獄得出。如諸佛聖人。
復次。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隨願所行。以是故生深心。深心者一切諸法中愛無如愛薩婆若。一切眾生中愛無如愛佛。又深入悲心利益眾生。如是等名深心相。初地菩薩應常行是心。於一切眾生等心者。菩薩得是深心已。等心於一切眾生。眾生常情愛其所親惡其所憎。菩薩得深心故。怨親平等視之無二。此中佛自說。等心者四無量心。是菩薩見眾生受樂。則生慈喜心作是願。我當令一切眾生皆得佛樂。若見眾生受苦。則生悲心愍之作是願。我當拔一切眾生苦。若見不苦不樂眾生。則生捨心作是願。我當令眾生捨愛憎心。四無量心餘義如先說。
捨心者。捨有二種。一者捨財行施。二者捨結得道。此以除慳為捨。與第二捨結作因緣。至七地中乃能捨結。


問曰。捨相有種種。內外輕重財施法施世間出世間等。佛何以故。但說無分別憶想出世間施。
答曰。布施雖有種種相。但說大者不取相。
復次。佛於一切法不著。亦以此教菩薩布施。令如佛法不著。此中應廣說無分別布施。餘布施相處處已種種說。近善知識義如先說。
求法者法有三種。一者諸法中無上。所謂涅槃。二者得涅槃方便八聖道。三者一切善語實語。助八聖道者。所謂八萬四千法眾十二部經四藏。所謂阿含阿毘曇毘尼雜藏摩訶般若波羅蜜等。諸摩訶衍經皆名為法。此中求法者。書寫誦讀正憶念。如是等治眾生心病故。集諸法藥不惜身命。
如釋迦文佛本為菩薩時。名曰樂法。時世無佛不聞善語。四方求法精勤不懈。了不能得。爾時。魔變作婆羅門而語之言。我有佛所說一偈。汝能以皮為紙以骨為筆以血為墨書寫此偈。當以與汝。樂法即時自念。我世世喪身無數不得是利。即自剝皮曝之令乾欲書其偈。魔便滅身。是時。佛知其至心。即從下方踊出為說深法。即得無生法忍。
又如薩陀波崙苦行求法。如釋迦文菩薩五百釘釘身。為求法故。又如金堅王。割身五百處。為燈炷投巖入火。如是等種種苦行難行為眾生求法。
復次。佛自說求法相為薩婆若。不墮聲聞辟支佛地。常出家者。菩薩知在家有種種罪因緣。我若在家自不能得行清淨行。何能令人得諸淨行。若隨在家法。則有鞭杖等苦惱眾生。若隨善法行。則破居家法。籌量二事。我今不出家者。死時俱亦當捨。今自遠離福德為大。
復次。菩薩作是念。一切國王及諸貴人力勢如天。求樂未已死強奪之。我今為眾生故。捨家持清淨戒。求佛道具足尸羅波羅蜜因緣。此中佛自說。菩薩世世不雜心。出家不雜心者。不於九十六種道中出家。但於佛道中出家。所以者何。佛道中有二種。正見世間正見出世間。正見故愛樂佛身者。聞種種讚佛功德。十力四無所畏大慈大悲一切智慧。又見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放大光明。天人供養無有厭足。自知我當來世亦當如是。假令無得佛因緣猶尚愛樂。何況當得而不愛樂。得是深心愛樂佛故。世世常得值佛。演出法教者。菩薩如上求法已為眾生演說。
菩薩在家者多以財施。出家者愛佛情重常以法施。若佛在世若不在世。善住持戒不求名利。等心一切眾生而為說法。讚歎檀義故。名為初善。分別讚歎持戒。名為中善。是二法果報。若生諸佛國若作大天。名為後善。
復次。見三界五受眾身多苦惱。則生厭離心名為初善。棄捨居家為身離故名為中善。為心離煩惱故名為後善。解說聲聞乘名為初善。說辟支佛乘名為中善。宣暢大乘名為後善。
妙義好語者。三種語雖復辭妙而義味淺薄。雖義理深妙而辭不具足。以是故說妙義好語。離三毒垢故。但說正法不雜非法。是名清淨。八聖道分六波羅蜜備故。名為具足。修多羅十二部經如先說。
破憍慢者。是菩薩出家持戒說法能斷眾疑。或時自恃而生憍慢。是時應作是念。我剃頭著染衣持缽乞食。此是破憍慢法。我云何於中生憍慢。又。此憍慢在人心中。則覆沒功德。人所不愛。惡聲流布。後身常生弊惡畜生中。若生人中卑鄙下賤。知是憍慢有如是無量過罪。破是憍慢。為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如人求財。猶尚謙遜下意。何況求無上道。以破憍慢故常生尊貴。終不在下賤家生。
實語者。是諸善之本生天因緣。人所信受。行是實語者。不假布施持戒學問。但修實語得無量福。實語者如說隨行。


問曰。口業有四種。何以但說實語。
答曰。佛法中貴實故說實。餘皆攝四諦。實故得涅槃。
復次。菩薩與眾生共事。惡口綺語兩舌。或時有妄語罪重故。初地應捨。是菩薩行初地未能具足。行此四業故但說實語。第二地中則能具足。


問曰。初地中何以但說十事。
答曰。佛為法王。諸法中得自在。知是十法能成初地。譬如良醫善知藥草種數。若五若十足能破病。是中不應難其多少。


*   *   *   *   *   *   *

[]
云何菩薩戒清淨。若菩薩摩訶薩不念聲聞辟支佛心及諸破戒障佛道法。是名戒清淨。云何菩薩知恩報恩。若菩薩摩訶薩行菩薩道。乃至小恩尚不忘。何況多。是名知恩報恩。云何菩薩住忍辱力。若菩薩於一切眾生無瞋無惱。是名住忍辱力。云何菩薩受歡喜。所謂成就眾生以此為喜。是名受歡喜。云何菩薩不捨一切眾生。若菩薩念欲救一切眾生故。是名不捨一切眾生。云何菩薩入大悲心。若菩薩如是念。我為一一眾生故。如恒河沙等劫地獄中受勤苦。乃至是人得佛道入涅槃。如是名為為一切十方眾生忍苦。是名入大悲心。云何菩薩信師恭敬諮受。若菩薩於諸師如世尊想。是名信師恭敬諮受。云何菩薩勤求諸波羅蜜。若菩薩一心求諸波羅蜜無異事。是名勤求諸波羅蜜。是為菩薩摩訶薩住二地中滿足八法。
云何菩薩摩訶薩多學問無厭足諸佛所說法。若是此間世界若十方世界諸佛所說盡欲聞持。是名多學問無厭足。云何菩薩淨法施。有所法施乃至不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況餘事。是名不求名利法施。云何菩薩淨佛世界。以諸善根迴向淨佛世界。是名淨佛世界。云何菩薩受世間無量勤苦不以為厭。諸善根備具故。能成就眾生亦莊嚴佛界。乃至具足薩婆若終不疲厭。是名受無量勤苦不以為厭。云何菩薩住慚愧處。恥諸聲聞辟支佛意。是名住慚愧處。是為菩薩摩訶薩住三地中滿足五法。
云何菩薩不捨阿蘭若住處。能過聲聞辟支佛地。是名不捨阿蘭若住處。云何菩薩少欲。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尚不欲。何況餘欲。是名少欲。云何菩薩知足。得一切種智。是名知足。云何菩薩不捨頭陀功德。觀諸深法忍。是名不捨頭陀功德。云何菩薩不捨戒。不取戒相。是名不捨戒。云何菩薩穢惡諸欲。欲心不生故。是名穢惡諸欲。云何菩薩厭世間心。知一切法不作故。是名厭世間心。云何菩薩捨一切所有。不惜內外諸法故。是名捨一切所有。云何菩薩心不沒。二種識處心不生故。是名心不沒。云何菩薩不惜一切物。於一切物不著不念。是名不惜一切物。是為菩薩於四地中不捨十法。
云何菩薩遠離親白衣。菩薩出家所生從一佛界至一佛界。常出家剃頭著染衣。是名遠離親白衣。云何菩薩遠離比丘尼。不共比丘尼住。乃至彈指頃亦不生念。是名遠離比丘尼。云何菩薩遠離慳惜他家。菩薩如是思惟。我應安樂眾生。他今助我安樂云何生慳。是名遠離慳惜他家。云何菩薩遠離無益談處。若有談處或生聲聞辟支佛心。我當遠離。是名遠離無益談處。云何菩薩遠離瞋恚。不令瞋心惱心鬥心得入。是名遠離瞋恚。云何菩薩遠離自大。所謂不見內法故。是名遠離自大。云何菩薩遠離蔑人。所謂不見外法故。是名遠離蔑人。云何菩薩遠離十不善道。是十不善道能障八聖道。何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遠離十不善道。云何菩薩遠離大慢。是菩薩不見法可作大慢者。是名遠離大慢。云何菩薩遠離自用。是菩薩不見是法可自用者。是名遠離自用。云何菩薩遠離顛倒顛倒處不可得故。是名遠離顛倒。云何菩薩遠離婬怒癡。婬怒癡處不可見故。是名遠離婬怒癡處。是為菩薩住五地中遠離十二法。
云何菩薩住六地中具足六法。所謂六波羅蜜。諸佛及聲聞辟支佛住六波羅蜜中。能度彼岸是名具足六法。云何菩薩不作聲聞辟支佛意。作是念。聲聞辟支佛意。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云何菩薩布施不生憂心。作是念。此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云何菩薩見有所索心不沒。作是念。此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云何菩薩所有物布施。菩薩初發心時布施。不言是可與是不可與。云何菩薩布施之後心不悔。慈悲力故。云何菩薩不疑深法。信功德力故。是為菩薩住六地中遠離六法。


[] 者言。戒清淨者。初地中多行布施。次知持戒勝於布施。所以者何。持戒則攝一切眾生。布施則不能普周一切。持戒遍滿無量。如不殺生戒則施一切眾生命。如眾生無量無邊。福德亦無量無邊。略說諸能破佛道事。此中皆名破戒。離是破戒垢皆名清淨。乃至聲聞辟支佛心尚是戒垢何況餘惡。
知恩報恩者。有人言。我宿世福德因緣應得。或言。我自然尊貴汝有何恩。墮是邪見。是故佛說。菩薩當知恩。眾生雖有宿世樂因。今世事不和合則無由得樂。譬如穀種在地無雨則不生。不可以地能生穀故言雨無恩。雖所受之物是宿世所種。供奉之人敬愛好心豈非恩分。
復次。知恩者。是大悲之本開善業初門。人所愛敬名譽遠聞。死則生天終成佛道。不知恩人甚於畜生。
如佛說本生經。有人入山伐木迷惑失道。時值暴雨日暮飢寒。惡虫毒獸欲來侵害。是人入一石窟。窟中有一大熊。見之恐怖而出。熊語之言。汝勿恐怖。此舍溫煖可於中宿。時連雨七日。常以甘果美水供給此人。七日雨止。熊將此人示其道逕。熊語人言。我是罪身多有怨家。若有問者莫言見我。人答言。爾。此人前行見諸獵者。獵者問言。汝從何來。見有眾獸不。答言。我見一大熊。此熊於我有恩不得示汝。獵者言。汝是人當以人類相親。何以惜熊。今一失道何時復來。汝示我者與汝多分。此人心變即將獵者示熊處所。獵者殺熊即以多分與之。此人展手取肉二肘俱墮。獵者言。汝有何罪。答言。是熊看我如父視子。我今背恩。將是此罪。獵者恐怖不敢食肉。持施眾僧。爾時。上座六通阿羅漢語諸下座。此是菩薩。未來世當得作佛。莫食此肉。即時起塔供養。王聞此事敕下國內。不知恩人無令住此。又以種種因緣讚知恩者。知恩之義遍閻浮提人皆信行。
復次。菩薩作是念。若人有惡事於我。我猶尚應度。何況於我有恩。住忍辱力者。如忍波羅蜜中廣說。


問曰。種種因緣是忍辱相。此中何以但說不瞋不惱。
答曰。此是忍辱體。先起瞋心然後身口惱他。是菩薩初行故。但說眾生忍不說法忍。
受歡喜者。菩薩見是持戒故身口清淨。知恩忍辱故心清淨。三業清淨故。則自然生歡喜。譬如人香湯沐浴著好新衣。瓔珞莊嚴鏡中自觀心生歡喜。菩薩亦如是。得是善法自莊嚴。戒是禪定智慧根本。我今得是淨戒。無量無邊福德皆應易得。以是自喜。菩薩住是戒忍中教化眾生。令得生他方佛前及生天上人中受樂。或令得聲聞辟支佛乘。
佛乘者。觀眾生樂著。如長者觀小兒共戲亦與之同戲。更以少異物與之令捨前所好。菩薩亦如是。教化眾生令得人天福樂。漸漸誘進令得三乘。以是故言受歡喜樂。
不捨一切眾生者。善修集大悲心。誓度眾生故。發心牢固故。不為諸佛賢聖所輕笑故。恐負一切眾生故不捨。譬如先許人物後若不與則是虛妄罪人。以是因緣故不捨眾生。
入大悲心者。如先說。此中佛自說。本願大心為眾生故。所謂為一一人故。於無量劫代受地獄苦。乃至令是人集行功德。作佛入無餘涅槃。


問曰。無有代受罪者。何以作是願。
答曰。是菩薩弘大之心深愛眾生。若有代理必代不疑。
復次。菩薩見人間有天祠。用人肉血五藏祀羅剎鬼。有人代者則聽。菩薩作是念。地獄中若當有如是代理我必當代。眾人聞菩薩大心如是。則貴敬尊重之。所以者何。是菩薩深念眾生踰於慈母故。
信師恭敬諮受者。菩薩因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不信恭敬供養師。雖智德高明。若不恭敬供養。則不能得大利。譬如深井美水若無綆者無由得水。若破憍慢高心。宗重敬伏則功德大利歸之。又如雨墮不住山頂必歸下處。若人憍心自高則法水不入。若恭敬善師則功德歸之。
復次。佛說。依止善師。持戒禪定智慧解脫皆得增長。譬如眾樹依於雪山。根莖枝葉華果皆得茂盛。以是故。佛說於諸師宗敬之如佛。


問曰。惡師云何得供養信受。善師不能視之如佛。何況惡師。佛何以故。此中說於諸師尊如世尊想。
答曰。菩薩不應順世間法。順世間法者。善者心著。惡者遠離。菩薩則不然。若有能開釋深義解散疑結。於我有益則盡心敬之不念餘惡。如弊囊盛寶不得以囊惡故不取其寶。又如夜行嶮道弊人執炬。不得以人惡故不取其照。菩薩亦如是。於師得智慧光明不計其惡。
復次。弟子應作是念。師行般若波羅蜜無量方便力。不知以何因緣故有此惡事。如薩陀波崙。聞空中十方佛教。汝於法師莫念其短常生敬畏。
復次。菩薩作是念。法師好惡非是我事。我所求者唯欲聞法以自利益。如泥像木像無實功德。因發佛想故得無量福德。何況是人智慧方便能為人說。以是故。法師有過。於我無咎。如世尊想者我先說。菩薩異於世人。世人分別好醜。好者愛著猶不如佛。惡者輕慢了不比數。菩薩則不然。觀諸法畢竟空。從本已來皆如無餘涅槃相。觀一切眾生視之如佛。何況法師。有智慧利益。以能作佛事故視之如佛。
勤求諸波羅蜜者。菩薩作是念。是六波羅蜜是無上正真道因緣。我當一心行是因緣。譬如商人農夫。隨所適國土。所須之物地之所宜種子。勤修求辦事無不成。又如今世行布施後得大富。持戒後得尊貴。修禪定智慧得道。菩薩亦如是。行六波羅蜜則得成佛。
勤求道者。常一心勤求六波羅蜜。所以者何。若軟心漸進。則為煩惱所覆魔人所壞。以是故佛說。於二地中勤求莫懈。
多學問無厭足者。菩薩知多學問是智慧因緣。得智慧則能分別行道。如人有眼所至無礙。是故菩薩作是願。十方諸佛有所說法我盡受持。聞持陀羅尼力故。得清淨天耳力故。得不忘陀羅尼力故。譬如大海能受持一切十方諸水。菩薩亦如是。能受持十方諸佛所說之法。
淨法施者。如苗中生草除穢則茂。菩薩亦如是。法施時不求名利後世果報。乃至為眾生故。不求小乘涅槃。但以大悲於眾生。隨佛轉法輪法施相莊嚴佛國相。受世間無量勤苦住慚愧處。不捨阿蘭若住處。少欲知足如先說。


問曰。種種因緣在生死中不厭。何以故但二因緣說不厭。
答曰。是善根備具故。在生死中苦惱薄少。譬人有瘡良藥塗之其痛差少。菩薩得善根清淨故。今世憂愁嫉妒惡心等悉皆止息。若更受身得善根果報。自受福樂。亦種種因緣利益眾生。隨其所願自淨世界。世界嚴淨勝於天宮。視之無厭。能慰釋大菩薩心。何況凡夫。以是故。雖有多因緣。但說二事無厭。
慚愧雖有種種。此中大者聲聞辟支佛心。菩薩發心欲廣度一切眾生。得少苦惱便欲獨取涅槃。是可慚愧。譬如有人大設餚膳請呼眾人。慳吝心起便自獨食。甚可慚愧。
不捨阿蘭若住處者。離眾獨住。若過聲聞辟支佛心。是名離眾。一切法以無所得空故。不取不著相。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取。用無有著心故。菩薩常集諸功德無厭足。得無上道則足。更無勝法故。飲食衣服臥具知足者。是善法因緣。不以為要故不說。
不捨頭陀功德者。如後覺魔品中說無生法忍。此中以無生法忍為頭陀。菩薩住於順忍觀無生法忍。是十二頭陀為持戒清淨故。持戒清淨為禪定故。禪定為智慧故。無生忍法即是真智慧。無生法忍是頭陀果報。果中說因故。
不捨戒不取戒相者。是菩薩知諸法實相故。尚不見持戒。何況破戒。雖種種因緣不破戒。此最為大入空解脫門故。
污穢諸欲者。如先說。此中佛說。知是心相虛誑不實故。乃至不生欲心。何況受欲。
厭世間心者。如世間不可樂相中說。此中佛說厭心。果報所謂無作解脫門。
捨一切所有者。如先說。
不沒心者。先已種種因緣說。菩薩聞是不沒不畏相。
不生二識處者。二識處所謂眼色中不生眼識。乃至意法中不生意識。菩薩住是不二門中。觀六識所知皆是虛誑無實。作大誓願。令一切眾生住不二法中離是六識。
不惜一切物者。不惜一切物中雖有種種因緣。此因緣最大。所謂菩薩知一切法畢竟空。不憶念滅一切取相。是故於受者不求恩。惠施中無高心。如是具清淨檀波羅蜜。
遠離親白衣者。行者以妨道故出家。若復習近白衣。則與本無異。以是故。行者先求自度然後度人。若未能自度而欲度人者。如不知浮人欲救於溺。相與俱沒。是菩薩遠離親白衣。則能集諸清淨功德。深念佛故。變身至諸佛國。出家剃頭著染衣。所以者何。常樂出家法。不樂習近白衣故。
遠離比丘尼者。如初品中說。


問曰。菩薩等心視一切眾生。云何不得共住。
答曰。是菩薩未得阿鞞跋致。未斷諸漏。集諸功德人所樂著。以是故不得共住。又為離人誹謗。若誹謗者墮地獄故。
遠離慳惜他家者。菩薩作是念。我自捨家尚不貪不惜。云何貪惜他家。菩薩法欲令一切眾生得樂。彼人助我與眾生樂。云何慳惜。眾生先世福德因緣。今世少有功夫故得供養我。何以慳嫉。
遠離無益談說者。此即是綺語。為自心他心解愁事。說王法事賊事大海山林藥草寶物諸方國土如是等事。無益於福無益於道。菩薩愍念一切眾生沒在無常苦火。我當救濟。云何安坐空說無益之事。如人失火四邊俱起。云何安處其內語說餘事。此中佛說。若說聲聞辟支佛事。猶為無益之言。何況餘事。
遠離瞋恚者。心中初生名瞋心。以未定故。瞋心增長事定打斫殺害。是名惱心。惡口讒謗。是名訟心。若殺害打縛等。是名鬥心。菩薩大慈悲眾生故。則不生是心。常防此惡心不令得入。
遠離自大蔑人者。不見內外法。所謂受五眾不受五眾。遠離十不善道者。菩薩觀十不善道中過罪種種因緣。如先說。此中佛說十不善道破小乘。何況大乘。
遠離大慢者。菩薩行十八空。不見諸法定有大小相。
遠離自用者。拔七種憍慢根本故。又深樂善法故。
遠離顛倒者。一切法中常樂淨我不可得故。
遠離三毒者。三毒義如先說。又此三毒所緣無有定相。
六波羅蜜者。如先說。此中佛說。三乘之人皆以此六波羅蜜得到彼岸。



問曰。此是菩薩地。何以故說聲聞辟支佛得到彼岸。
答曰。佛今說六波羅蜜多有所能。大乘法中則能含受小乘。小乘則不能。是菩薩住六地中。具足六波羅蜜。觀一切諸法空。未得方便力。畏墮聲聞辟支佛地。佛將護故說不應生聲聞辟支佛心。菩薩深念眾生故。大悲心故。知一切諸法畢竟空故。施時無所惜。見有求者不瞋不憂。布施之後心亦不悔。福德大故信力亦大。深清淨信敬諸佛。具足六波羅蜜。雖未得方便。無生法忍般舟三昧。於深法中亦無所疑。作是念。一切論議皆有過罪。唯佛智慧滅諸戲論。無有闕失故。而能以方便修諸善法。是故不疑。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