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1日 星期四

〈大智度論〉卷第四十四

〈大智度論〉 
Mahā prajnā pāramitā shāstra
── 龍樹菩薩 著 - 鳩摩羅什 譯 ──

〈大智度論〉卷第四十四

〈大智度論釋幻人無作品第十一〉

[]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當有人問言。幻人學般若波羅蜜當得薩婆若不。幻人學禪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羼提波羅蜜尸羅波羅蜜檀波羅蜜。學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及一切種智。得薩婆若不。我當云何答。
佛告須菩提。我還問汝。隨汝意答我。須菩提。於汝意云何。色與幻有異不。受想行識與幻有異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於汝意云何。眼與幻有異不。乃至意與幻有異不。色乃至法與幻有異不。眼界乃至意識界與幻有異不。眼觸乃至意觸。眼觸因緣生受乃至意觸因緣生受與幻有異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於汝意云何。四念處與幻有異不。乃至八聖道分與幻有異不。不也。世尊。於汝意云何。空無相無作與幻有異不。不也。世尊。須菩提。於汝意云何。檀波羅蜜與幻有異不。乃至十八不共法與幻有異不。不也。世尊。須菩提。於汝意云何。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與幻有異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色不異幻幻不異色。色即是幻幻即是色。世尊。受想行識不異幻。幻不異受想行識。識即是幻幻即是識。世尊。眼不異幻幻不異眼。眼即是幻幻即是眼。眼觸因緣生受乃至意觸因緣生受亦如是。世尊。四念處不異幻幻不異四念處。四念處即是幻幻即是四念處。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異幻。幻不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是幻。幻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須菩提。於汝意云何。幻有垢有淨不。不也。世尊。須菩提。於汝意云何。幻有生有滅不。不也。世尊。若法不生不滅。是法能學般若波羅蜜當得薩婆若不。不也。世尊。於汝意云何。五受陰假名是菩薩不。如是。世尊。於汝意云何。五受陰假名有生滅垢淨不。不也。世尊。於汝意云何。若法但有名字非身非身業。非口非口業。非意非意業。不生不滅不垢不淨。如是法能學般若波羅蜜得薩婆若不。不也。世尊。菩薩摩訶薩若能如是學般若波羅蜜。當得薩婆若。以無所得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應如是學般若波羅蜜。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幻人學。何以故。世尊。當知五陰即是幻人。幻人即是五陰。佛告須菩提。於汝意云何。是五陰學般若波羅蜜當得薩婆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是五陰性無所有。無所有性亦不可得。佛告須菩提。於汝意云何。如夢五陰學般若波羅蜜當得薩婆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夢性無所有。無所有性亦不可得。於汝意云何。如響如影如焰如化。五眾學般若波羅蜜當得薩婆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響影焰化性無所有。無所有性亦不可得。六情亦如是。世尊。識即是六情。六情即是五眾。是法皆內空故不可得。乃至無法有法空故不可得。


[]
問曰。須菩提。何以故以是事問佛。若人問幻人學般若波羅蜜得作佛不。應答言。不得。幻人虛誑無有本末。是事易答。何以故問佛。
答曰。上品佛答舍利弗甚深空義。須菩提作是念。諸法一相無分別。若爾者。幻人及實菩薩無異。而菩薩行諸功德得作佛。幻人無實但誑人眼不能作佛。


問曰。幻人不能行功德。以無心識云何言行。
答曰。雖實不行。人見似行故名為行。如幻人以飲食財物七寶布施出家。持戒忍辱精進坐禪說法等。無智人謂是為行不知是幻。須菩提作是念。若如佛說。諸法一相無所有但是虛誑。幻人及實菩薩乃至佛等無有異。如幻人亦幻作佛行六波羅蜜。降魔兵坐道場。成佛道放光明說法度人。實菩薩行實道得作佛度眾生有何差別。佛言。我還問汝。隨汝意答我。


問曰。佛何以不直答。而還問令隨意答。
答曰。須菩提以空智慧觀三界五眾皆空。心生厭離諸煩惱習故。雖能總相知諸佛法空。猶有所貴。不能觀佛法如幻無所有。以是故方喻說。如汝以五眾空為證。諸佛法亦爾。汝觀世間五眾為空。我觀佛法亦爾。是故。問須菩提於汝意云何。色與幻有異不。幻與色有異不。乃至受想行識亦如是。若異者汝應問。若不異不應作是問。須菩提言。不異。


問曰。若色不異幻可爾。幻人有色故云何言受想行識如幻不異。
答曰。幻人有喜樂憂苦相。無智人見謂為有受想行識。
復次。佛譬喻欲令人知五受眾虛誑如幻。五受眾雖與幻無異。佛欲令解故為作譬喻。眾生謂幻是虛誑。五受眾雖有與幻無異。是故。須菩提一心籌量知五眾與幻無異。所以者何。如幻人色誑肉眼。能令生憂喜苦樂。五受眾亦能誑慧眼。令生貪欲瞋惱諸煩惱等。如幻因少許咒術物事語言為本。能現種種事城郭廬觀等。五受眾亦以先世少許無明術因緣。有諸行識名色等種種。以是故說不異。
如人見幻事生著心。廢其生業。幻滅時生悔。五受眾亦如是。先業因緣幻生今五眾。受五欲生貪瞋。無常壞時心乃生悔。我云何著是幻。五眾失諸法實相。佛問須菩提樂說門故。答言幻與色不異。若不異是色法即是空入不生不滅法中。法若不生不滅。云何行般若波羅蜜得作佛。
須菩提作是念。若爾者。菩薩何以故。種種行道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知其念即答。五眾虛誑。但以假名故號為菩薩。是假名中無業無業因緣。無心無心數法。無垢無淨畢竟空故。佛言。菩薩應如幻人行般若波羅蜜。五眾即是幻人無異。從先世業因緣幻業出故。是五眾亦不能得成就佛。何以故。性無所有故。餘夢化影響等亦如是。


問曰。何以故說識即是六情六情即是五眾。
答曰。是識十二因緣中第三事。是中亦有色亦有心數法。未熟故受識名。從識生六入。是二時俱有五眾。色成故名五情。名成故名意情。六情不離五眾。以是故說識即是六情。


問曰。若爾者。十二因緣中處處皆有五眾。何以但說六情有五眾。
答曰。是識今身之本。眾生於現在法中多錯。名色未熟未有所能故不說。六情受苦樂能生罪福故說。其餘十一因緣故說五眾。
復次。佛知五百歲後學者分別諸法相各異。離色法說識。離識法說色。欲破是諸見令入畢竟空故。識中雖無五情。而說識即是六情。六情中雖不具五眾。而說六情即是五眾。
復次。先世但有心住六情。作種種憶想分別故。生今世六情五眾身。從今世身起種種結使。造後世六情五眾。如是等展轉。是故說。識即是六情六情即是五眾。是法內空中不可得。乃至無法有法空中不可得。


*   *   *   *   *   *   *

[]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新發大乘意菩薩聞說般若波羅蜜。將無驚怖畏。佛告須菩提。若新發大乘意菩薩。於般若波羅蜜無方便。亦不得善知識。是菩薩或驚或怖或畏。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方便。菩薩行是方便不驚不畏不怖。佛告須菩提。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應薩婆若心。觀色無常相是亦不可得。觀受想行識無常相是亦不可得。須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中方便。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應薩婆若心。觀色苦相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識亦如是。應薩婆若心。觀色無我相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識亦如是。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應薩婆若心。觀色空相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識亦如是。觀色無相相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識亦如是。觀色無作相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識亦如是。觀色寂滅相是亦不可得。乃至識亦如是。觀色離相是亦不可得。乃至識亦如是。是名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中方便。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觀色無常相是亦不可得。觀色苦相無我相空相無相相無作相寂滅相離相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識亦如是。是時菩薩作是念。我當為一切眾生說是無常法是亦不可得。當為一切眾生說苦相無我相空相無相相無作相寂滅相離相是亦不可得。是名菩薩摩訶薩檀波羅蜜。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不以聲聞辟支佛心觀色無常亦不可得。不以聲聞辟支佛心觀識無常亦不可得。不以聲聞辟支佛心觀色苦無我空無相無作寂滅離亦不可得。受想行識亦如是。是名菩薩摩訶薩尸羅波羅蜜。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是諸法無常相乃至離想忍欲樂。是名菩薩摩訶薩羼提波羅蜜。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應薩婆若心。觀色無常相亦不可得。乃至離相亦不可得。受想行識亦如是。應薩婆若心不捨不息。是名菩薩摩訶薩毘梨耶波羅蜜。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不起聲聞辟支佛意及餘不善心。是名菩薩摩訶薩禪波羅蜜。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如是思惟。不以空色故色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如是。不以空眼故眼空。眼即是空空即是眼。乃至意觸因緣生受。不以空受故受空。受即是空空即是受。不以空四念處故四念處空。四念處即是空。空即是四念處。乃至不以空十八不共法故十八不共法空。十八不共法即是空。空即是十八不共法。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不驚不畏不怖。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薩摩訶薩善知識守護故。聞說是般若波羅蜜。不驚不畏不怖。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善知識者。說色無常亦不可得。持是善根不向聲聞辟支佛道。但向一切智。是名菩薩摩訶薩善知識。說受想行識無常亦不可得。持是善根不向聲聞辟支佛道。但向一切智。是名菩薩摩訶薩善知識。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復有善知識。說色苦亦不可得。說受想行識苦亦不可得。說色無我亦不可得。受想行識無我亦不可得。說色空無相無作寂滅離亦不可得。受想行識空無相無作寂滅離亦不可得。持是善根不向聲聞辟支佛道。但向一切智。須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善知識。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復有善知識。說眼無常乃至離亦不可得。乃至意觸因緣生受。說無常乃至離亦不可得。持是善根不向聲聞辟支佛道。但向一切智。是名菩薩摩訶薩善知識。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復有善知識。說修四念處法乃至離亦不可得。持是善根不向聲聞辟支佛道。但向一切智。須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善知識。乃至說修十八不共法修一切智亦不可得。持是善根不向聲聞辟支佛道。但向一切智。是名菩薩摩訶薩善知識。


[]
問曰。須菩提何以生此疑問。佛言新發意菩薩聞是將無恐怖。
答曰。聞無有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者。但空五眾法。亦不能行般若波羅蜜。以是故生疑。誰當行般若波羅蜜。是故問佛。佛言。若菩薩內外因緣不具足當有恐怖。內因緣者。無正憶念無利智慧。於眾生中無深悲心。內無如是等方便。外因緣者。不生中國土。不得聞般若波羅蜜。不得善知識能斷疑者。無如是等外因緣。內外因緣不和合故生驚怖畏。今須菩提問是方便。佛答。一切種智相應心觀諸法亦不得諸法。


問曰。方便有觀色無常等種種相故不怖畏。今何以但說薩婆若相應心觀諸法故不恐不怖。
答曰。菩薩先來但觀諸法空。心麤故生著。今憶想分別觀如佛意。於眾生中起大悲不著一切法。於智慧無所礙。但欲度眾生。以無常空等種種觀諸法。亦不得是法。如是觀諸法已。作是念。我以是法度眾生令離顛倒。以是故心不著。不見定實有一法。譬如藥師和合諸藥。冷病者與熱藥。於熱病中為非藥。二施中法施大故。是名檀波羅蜜。五波羅蜜亦如是隨義分別。
復次。菩薩方便者。非十八空故令色空。何以故。不以是空相強令空故。色即是空。是色從本已來常自空。色相空故。空即是色。乃至諸佛法亦如是。善知識者。教人令以是智慧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先知無常空等諸觀。今惟說迴向為異。


*   *   *   *   *   *   *

[]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無方便。隨惡知識聞說是般若波羅蜜驚怖畏。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離一切智心。修般若波羅蜜得是般若波羅蜜。念是般若波羅蜜。禪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羼提波羅蜜尸羅波羅蜜檀波羅蜜。皆得皆念。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離薩婆若心。觀色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觀受想行識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觀眼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乃至觀意觸因緣生受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於諸法空有所念有所得。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離薩婆若心修四念處亦念亦得。乃至修十八不共法亦念亦得。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無方便故。聞是般若波羅蜜驚怖畏。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隨惡知識聞般若波羅蜜驚怖畏。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惡知識教離般若波羅蜜。離禪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羼提波羅蜜尸羅波羅蜜檀波羅蜜。須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惡知識。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復有惡知識。不說魔事不說魔罪。不作是言。惡魔作佛形像來教菩薩離六波羅蜜。語菩薩言。善男子。用修般若波羅蜜為。用修禪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羼提波羅蜜尸羅波羅蜜檀波羅蜜為。當知是菩薩摩訶薩惡知識。
復次。須菩提。惡魔復作佛形像。到菩薩所為說聲聞經。若修妒路乃至優波提舍。教詔分別演說如是經。終不為說魔事魔罪。當知是菩薩摩訶薩惡知識。
復次。須菩提。惡魔作佛形像到菩薩所作是語。善男子。汝無真菩薩心。亦非阿毘跋致地。汝亦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為說如是魔事魔罪。當知是菩薩惡知識。
復次。須菩提。惡魔作佛形像到菩薩所語菩薩言。善男子。色空無我無我所。受想行識空無我無我所。眼空無我無我所。乃至意觸因緣生受空無我無我所。檀波羅蜜空乃至般若波羅蜜空。四念處空乃至十八不共法空。汝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如是魔事魔罪不說不教。當知是菩薩惡知識。
復次。須菩提。惡魔作辟支佛身。到菩薩所語菩薩言。善男子。十方皆空是中無佛無菩薩無聲聞。如是魔事魔罪不說不教。當知是菩薩摩訶薩惡知識。
復次。須菩提。惡魔作和尚阿闍梨身。到菩薩所教離菩薩道。教離一切種智。教離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教離檀波羅蜜。乃至教離十八不共法。教入空無相無作。作是言。善男子。汝修念是諸法得聲聞證。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如是魔事魔罪不說不教。當知是菩薩惡知識。
復次。須菩提。惡魔作父母形像。到菩薩所語菩薩言。子。汝為須陀洹果證故勤精進。乃至阿羅漢果證故勤精進。汝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受無量阿僧祇劫生死截手截腳受諸苦痛。如是魔事魔罪不說不教。當知是菩薩惡知識。
復次。須菩提。惡魔作比丘形像。到菩薩所語菩薩言。眼無常可得法乃至意無常可得法。眼苦眼無我眼空無相無作寂滅離說可得法。乃至意亦如是。用有所得法說四念處。乃至用有所得法說佛十八不共法。須菩提。如是魔事魔罪不教不說。當知是菩薩惡知識。知已當遠離之。


[] 釋曰。先略說無方便。今欲廣說無方便。所謂離一切種智相應心。行般若波羅蜜。取是般若波羅蜜定相。五波羅蜜乃至諸佛法亦如是。是自無方便又得惡知識教故。
復次。惡知識大失利益種種壞人。是大惡因緣故。佛更種種因緣說惡知識相。惡知識者。教人遠離六波羅蜜。或不信罪福報故教遠離。或著般若波羅蜜故言諸法畢竟空。汝何所行。或讚歎小乘。汝但自免老病死苦。眾生何豫汝事。如是等種種因緣教令遠離。是名惡知識。
復次。惡知識者。不教弟子令覺知魔是佛賊。魔者欲界主有大力勢常憎行道者。佛威力大故魔無所能。但能壞小菩薩。乃至作佛形像來壞菩薩行六波羅蜜。或讚歎開解論說。隨聲聞所應學經法。或作佛身來語之言。汝不任得佛。或說眼等一切諸法空。何用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或作辟支佛身。或說十方世界中三乘人空。求佛道者但有空名。汝云何欲作佛。或教令遠離菩薩三十七品。令入聲聞三解脫門中。汝入是三門實際作證得盡眾苦。汝勤精進汝為得四果故。何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或作和尚阿闍梨父母來教令遠離佛道。空當受是截手腳耳鼻等以與求者。若不與則破求佛意。若與則受是辛苦。或時作阿羅漢比丘被服來為說。眼是定無常相苦空無我相無作寂滅離。乃至諸佛法亦如是用有所得取相憶念分別說。如是等種種無量魔事不教令覺知。是為惡知識。
遠離者以其無利益。如軟語賊轉來親近近則害人。惡知識復過於是。所以者何。是賊但能害今世一身。惡知識則世世害人。賊但能害命奪財。惡知識則害慧念命根奪佛法無量寶。知已急當身心遠離。


*   *   *   *   *   *   *

  〈大智度論釋句義品第十二〉


[]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為菩薩句義。佛告須菩提。無句義是菩薩句義。何以故。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無有義處亦無我。以是故無句義是菩薩句義。須菩提。譬如鳥飛虛空無有足跡。菩薩句義無所有亦如是。須菩提。譬如夢中所見無處所。菩薩句義無所有亦如是。須菩提。譬如幻無有實義。如焰如響如影如佛所化無有實義。菩薩句義無所有亦如是。
須菩提。譬如如法性法相法位實際無有義。菩薩句義無所有亦如是。須菩提。譬如幻人色無有義。幻人受想行識無有義。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句義無所有亦如是。須菩提。如幻人眼無有義。乃至意無有義。須菩提。如幻人色無有義。乃至法無有義。眼觸乃至意觸因緣生受無有義。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句義無所有亦如是。
須菩提。如幻人行內空時無有義。乃至行無法有法空無有義。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句義無所有亦如是。須菩提。如幻人行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無有義。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句義無所有亦如是。須菩提。如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色無有義。是色無有故。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句義無所有亦如是。須菩提。如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受想行識無有義。是識無有故。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句義無所有亦如是。須菩提。如佛眼無處所。乃至意無處所。色乃至法無處所。眼觸乃至意觸因緣生受無處所。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句義無所有亦如是。須菩提。如佛內空無處所。乃至無法有法空無處所。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句義無所有亦如是。須菩提。如佛四念處無處所乃至十八不共法無處所。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句義無所有亦如是。須菩提。如有為性中無無為性義。無為性中無有為性義。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句義無所有亦如是。須菩提。如不生不滅義無處所。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句義無所有亦如是。須菩提。如不作不出不得不垢不淨無處所。菩薩句義無所有亦如是。
須菩提白佛言。何法不生不滅故無處所。何法不作不出不得不垢不淨故無處所。佛告須菩提。色不生不滅故無處所。受想行識不生不滅故無處所。乃至不垢不淨亦如是。入界不生不滅故無處所。乃至不垢不淨亦如是。四念處不生不滅故無處所。乃至不垢不淨亦如是。乃至十八不共法不生不滅故無處所。乃至不垢不淨亦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句義無所有亦如是。須菩提。如四念處淨義畢竟不可得。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句義無所有亦如是。須菩提。如四正懃乃至十八不共法淨義畢竟不可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句義無所有亦如是。須菩提。如淨中我不可得。我無所有故乃至淨中知者見者不可得。知見無所有故。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句義無所有亦如是。須菩提。譬如日出時無有黑闇。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句義無所有亦如是。須菩提。譬如劫燒時無一切物。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句義無所有亦如是。須菩提。佛戒中無破戒。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句義無所有亦如是。須菩提。如佛定中無亂心。佛慧中無有愚癡。佛解脫中無不解脫。解脫知見中無不解脫知見。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句義無所有亦如是。須菩提。譬如佛光中日月光不現。佛光中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磨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乃至阿迦尼吒天光不現。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句義無所有亦如是。何以故。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菩薩句義。是一切法皆不合不散。無色無形無對一相。所謂無相。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一切法無礙相中。應當學亦應當知。


[]
問曰。上來佛與須菩提種種因緣破菩薩字。今何以問菩薩句義。
答曰。須菩提破菩薩字佛不破。言菩薩字從本已來畢竟空。但五眾中數假名菩薩。而眾生以假名為實。佛言假名無實。但從諸法數和合為名。
復次。諸佛法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須菩提因菩薩字空說般若波羅蜜相。今欲聞佛說菩薩字義。因是說般若波羅蜜。
復次。應問因緣無量無邊。所謂佛音聲有六十種莊嚴。能令諸天專聽。何況人。但音聲令人樂聞。何況說大利益義。須菩提從佛聞是事。未發意人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發意者未行六波羅蜜當令行。行者不清淨當令清淨。清淨行者當令住阿鞞跋致地。成就眾生具足佛法。乃至一生補處。如是等種種無量因緣利益故。佛以須菩提為問主。語一切十方世界在會眾生。
佛告須菩提。無句義是菩薩句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處所亦無我無名。於是中無依止處即是法空。無我名者無得道者。佛謂須菩提。若汝知無我無我所得阿羅漢者。菩薩亦如是。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無我無我所。譬如鳥飛虛空無有足跡。菩薩句義亦如是。行諸法虛空中無依止著處。以是故言無菩薩句義。


問曰。何等是菩薩句義。
答曰。(天竺語法)眾字和合成語。眾語和合成句。如菩為一字提為一字。是二不合則無語。若和合名為菩提(秦言無上智慧)。薩埵或名眾生或是大心。為無上智慧故出大心名為菩提薩埵。願欲令眾生行無上道。是名菩提薩埵。
復次。此品佛及佛弟子種種因緣說菩薩摩訶薩義。菩提一語薩埵一語。二語和合故名為義。若說名字語句皆同一事無所在。今須菩提問以何定相法為菩薩句義(天竺言波陀。秦言句)。是波陀有種種義。如後譬喻中說。


問曰。但以鳥飛虛空足明句義。何以種種廣說。
答曰。眾生聽受種種不同。有好義者。有好譬喻者。譬喻可以解義。因譬喻心則樂著。如人從生端政加以嚴飾益其光榮。此譬喻中多以譬喻明義如後所說。所謂如夢如影如響如佛所化。是事虛誑如先說。菩薩義亦如是。但可耳聞。虛誑無實。以是故菩薩不應自高。如法性法相實際等句無有定義。如幻人無五眾乃至諸佛法。如佛無五眾乃至一切法。如有為法中無無為法。如無為法中無有為法。無為法不生不滅等。諸法中無不生不滅相亦無異相。如三十七品無清淨相。何以故。有人著是三十七品法即是結使。如我乃至知者見者淨相不可得。


問曰。我乃至知者見者等云何淨。
答曰。種種求覓我相不可得。是名我淨。第一義中無淨無不淨。譬如洗臭死狗乃至皮毛血肉骨髓都盡。是時非狗非豬。不得言淨不得言不淨。我乃至知者見者亦如是。以無我空智慧求我相不可得。是時非有我非無我。如日出無闇劫盡時無一切物。如佛五眾戒中破戒不可得。如日月星宿真珠等諸天鬼神龍王光。於佛光中則不現。從大福德神通力生故。菩薩句義亦如是。入是般若波羅蜜智慧光中則不現。因是譬喻教諸菩薩當學一切法不取相。無所得故。


*   *   *   *   *   *   *

[]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一切法。云何一切法中無礙相應學應知。佛告須菩提。一切法者。善法不善法記法無記法世間法出世間法。有漏法無漏法有為法無為法共法不共法。須菩提。是名為一切法。菩薩摩訶薩是一切法無礙相中應學應知。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名世間善法。佛告須菩提。世間善法者。孝順父母。供養沙門婆羅門。敬事尊長。布施福處。持戒福處。修定福處。勸導福事。方便生福德。世間十善道。九相脹相血相壞相膿爛相青相噉相散相骨相燒相。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捨念天念善念安般念身念死。是名世間善法。
何等不善法。奪他命。不與取。邪婬。妄語。兩舌。惡口。非時語。貪欲。惱害。邪見。是十不善道等。是名不善法。
何等記法。若善法若不善法。是名記法。何等無記法。無記身業口業意業。無記四大無記五眾十二入十八界無記報。是名無記法。何等名世間法。世間法者。五眾十二入十八界十善道。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是名世間法。何等名出世間法。四念處四正懃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作解脫門。三無漏根。未知欲知根知根知已根。三三昧有覺有觀三昧無覺有觀三昧無覺無觀三昧。明解脫念慧正憶八背捨。
何等八。色觀色。是初背捨。內無色相外觀色。是二背捨。淨背捨身作證。是三背捨。過一切色相故。滅有對相故。一切異相不念故。入無邊虛空處。是四背捨。過一切無邊虛空處入一切無邊識處。是五背捨。過一切無邊識處入無所有處。是六背捨。過一切無所有處入非有想非無想處。是七背捨。過一切非有想非無想處入滅受想定。是八背捨。九次第定。何等九。離欲離惡不善法。
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初禪。滅諸覺觀內清淨故。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入第二禪。離喜故行捨受身樂聖人能說能捨念行樂入第三禪。斷苦樂故先滅憂喜故。不苦不樂捨念淨入第四禪。過一切色相故。滅有對相故。一切異相不念故。入無邊虛空處。過一切無邊虛空處入一切無邊識處。過一切無邊識處入無所有處。過一切無所有處入非有想非無想處。過一切非有想非無想處入滅受想定。
復有出世間法。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一切智。是名出世間法。
何等為有漏法。五受眾十二入十八界六種六觸六受四禪乃至四無色定。是名有漏法。
何等為無漏法。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及一切種智。是名無漏法。
何等為有為法。若法生住滅。欲界色界無色界。五眾乃至意觸因緣生受。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及一切智。是名有為法。
何等為無為法。不生不住不滅。若染盡瞋盡癡盡如不異。法相法性法住實際。是名無為法。
何等為共法。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如是等是名共法。何等為不共法。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是名不共法。
菩薩摩訶薩於是自相空法中不應著。不動故。菩薩亦應知一切法不二相。不動故。是名菩薩義。


[]
問曰。須菩提。何以故先問世間善法。後問出世間法。
答曰。先問麤後當問細。先知世間相後則能知出世間相。世間善法者。知有罪有福果報有今世後世。有世間有涅槃。有佛等諸賢聖今世後世及諸法實相證。所謂孝順父母等。乃至十念如法得物。供養供給沙門婆羅門。沙門名為出家求道人。婆羅門名為在家學問人。是二人於世間難為能為。利益眾生故應當供養。尊長者叔伯姊兄等。恭敬供養。是一切修家法。布施持戒修定勸導如初品中說。
方便生福德。如懺悔隨喜請佛久住不涅槃轉法輪。如雖行空不著空還修行諸善。如是等方便生諸福德。十善道乃至四無色如先說。十念中八事如先說。善念者。思惟分別善業因緣制伏其心。
復次。涅槃是真善法。常繫心念涅槃。是善念身念即是身念處。與善法相違是名不善法。無記法者。所謂威儀心。工巧心變化心。及是起身業口業除善不善五眾。餘五眾及虛空非數緣滅等。世間法者。五眾或善或不善或無記。十二入八無記四三種。十八界八無記十三種。十善道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是善法凡夫人能得能成就故。又。自不能出世間故名為世間法。出世間法者。三十七品三解脫門三無漏根三三昧如先說。明解脫。明者三明。解脫者有為解脫無為解脫。念者十念。慧者十一智慧。正憶者。隨諸法實相觀。如隨身法觀一切善法之本。
復次。八背捨九次第定十八空。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如先義中廣說。是四念處等一心為道故。又。八背捨九次第定等。凡夫人所不得。名為出世間。念慧正憶雖有二種世間出世間。此中說出世間有漏法者。五眾等四禪四無量四無色定。無漏法者非世間。是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
有為法略說三相。所謂生住滅。三界繫乃至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雖為無為法。以作法故是為有為法。與有為相違。是為無為法。復次。滅三毒等諸煩惱。五眾等不次第相續。如法相法性法住實際等。是名無為法。


問曰。色如色不離如如不離色。色是有為云何是無為。
答曰。色有二種。一者凡夫肉眼憶想分別色。二者聖人心所知色。實相如涅槃。凡夫人所知色名為色。是色入如中更不生不滅。如有為雖是五眾。而有種種名字。所謂十二入十八界因緣等。無為法雖有三種。亦種種分別名字。所謂如法相法住實際等。
共法者。凡夫聖人生處入定處共故。名為共法。不共法者。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菩薩分別知此諸法各各相。是法皆從因緣和合生故無性。無性故自性空。菩薩住是無障礙法中不動。以不二入法門。入一切法不動故。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