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
Mahā prajnā pāramitā shāstra
── 龍樹菩薩 著 - 鳩摩羅什 譯 ──
Mahā prajnā pāramitā shāstra
── 龍樹菩薩 著 - 鳩摩羅什 譯 ──
〈大智度論〉卷第四
〈大智度初品中〉
菩薩釋論第八
[經] 復有。菩薩摩訶薩
[論]
問曰。若從上數。應先菩薩次第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菩薩次佛故。若從下數。應先優婆夷次第優婆塞比丘尼比丘菩薩。今何以先說比丘。次三眾。後說菩薩。
答曰。菩薩雖應次佛。以諸煩惱未盡故。先說阿羅漢。諸阿羅漢智慧雖少而已成熟。諸菩薩智慧雖多而煩惱未盡。是故。先說阿羅漢。
佛法有二種。一祕密二現示。現示中。佛辟支佛阿羅漢皆是福田。以其煩惱盡無餘故。祕密中。說諸菩薩得無生法忍。煩惱已斷。具六神通利益眾生。以現示法故。前說阿羅漢。後說菩薩。
復次。菩薩以方便力。現入五道受五欲引導眾生。若在阿羅漢上。諸天世人當生疑怪。是故後說。
問曰。在阿羅漢後可爾。何以乃在優婆塞優婆夷後。
答曰。四眾雖漏未盡。盡在不久故。通名聲聞眾。若於四眾中間。說菩薩者則不便。如比丘尼得無量律儀故。應次比丘後在沙彌前。佛以儀法不便故在沙彌後。此諸菩薩亦如是。雖應在學人三眾上。以不便故在後說。
復次。有人言。菩薩功德智慧超殊阿羅漢辟支佛。是故別說。
問曰。聲聞經中但說四眾。此中何以別說菩薩眾。
答曰。有二種道。一聲聞道二菩提薩埵道。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眾是聲聞道。菩薩摩訶薩是菩提薩埵道。以是故聲聞法中。經初無佛在某處某處住爾所菩薩俱。但言佛某處某處住與爾所比丘俱。如說佛在波羅柰與五比丘俱。佛在伽耶國中與千比丘俱。佛在舍婆提與五百比丘俱。如是種種經初不說與菩薩若干人俱。
問曰。諸菩薩二種。若出家若在家。在家菩薩總說在優婆塞優婆夷中。出家菩薩總在比丘比丘尼中。今何以故別說。
答曰。雖總在四眾中。應當別說。何以故。是菩薩必墮四眾中。有四眾不墮菩薩中。何者是。有聲聞人辟支佛人。有求生天人。有求樂自活人。此四種人不墮菩薩中。何以故。是人不發心言我當作佛故。
復次。菩薩得無生法忍故。一切名字生死相斷出三界。不墮眾生數中。何以故。聲聞人得阿羅漢道滅度已。尚不墮眾生數中。何況菩薩。如波羅延優波尸難中偈說。
已滅無處更出不 若已永滅不出不
既入涅槃常住不 惟願大智說其實
佛答曰。
滅者即是不可量 破壞因緣及名相
一切言語道已過 一時都盡如火滅
如阿羅漢。一切名字尚斷。何況菩薩能破一切諸法。知實相得法身而不斷耶。以是故。摩訶衍四眾中別說菩薩。
問曰。何以故。大乘經初菩薩眾聲聞眾兩說。聲聞經初獨說比丘眾。不說菩薩眾。
答曰。欲辯二乘義故。佛乘及聲聞乘。聲聞乘陜小。佛乘廣大。聲聞乘自利自為。佛乘益一切。
復次。聲聞乘多說眾生空。佛乘說眾生空法空。如是等種種分別說是二道故。摩訶衍經聲聞眾菩薩眾兩說。如讚摩訶衍偈中說。
得此大乘人 能與一切樂 利益以實法 令得無上道
得此大乘人 慈悲一切故 頭目以布施 捨之如草木
得此大乘人 護持清淨戒 如犛牛愛尾 不惜身壽命
得此大乘人 能得無上忍 若有割截身 視之如斷草
得此大乘人 精進無厭惓 力行不休息 如抒大海者
得此大乘人 廣修無量定 神通聖道力 清淨得自在
得此大乘人 分別諸法相 無壞實智慧 是中已具得
不可思議智 無量悲心力 不入二法中 等觀一切法
驢馬駝象乘 雖同不相比 菩薩及聲聞 大小亦如是
大慈悲為軸 智慧為兩輪 精進為駛馬 戒定以為銜
忍辱心為鎧 總持為轡勒 摩訶衍人乘 能度於一切
問曰。如聲聞經初但說比丘眾。摩訶衍經初何以不但說菩薩眾。
答曰。摩訶衍廣大。諸乘諸道皆入摩訶衍。聲聞乘陜小不受摩訶衍。譬如恒河不受大海。以其陜小故。大海能受眾流。以其廣大故。摩訶衍法亦如是如偈說。
摩訶衍如海 小乘牛跡水
小故不受大 其喻亦如是
問曰。何等名菩提。何等名薩埵。
答曰。菩提名諸佛道。薩埵名或眾生或大心。是人諸佛道功德盡欲得其心。不可斷不可破。如金剛山。是名大心。如偈說。
一切諸佛法 智慧及戒定 能利益一切 是名為菩提
其心不可動 能忍成道事 不斷亦不破 是心名薩埵
復次。稱讚好法名為薩。好法體相名為埵。菩薩心自利利他故。度一切眾生故。知一切法實性故。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故。為一切賢聖之所稱讚故。是名菩提薩埵。所以者何。一切諸法中佛法第一。是人欲取是法故。為賢聖所讚歎。復次。如是人為一切眾生。脫生老死故索佛道。是名菩提薩埵。
復次。三種道皆是菩提。一者佛道二者聲聞道三者辟支佛道。辟支佛道聲聞道雖得菩提。而不稱為菩提。佛功德中菩提稱為菩提。是名菩提薩埵。
問曰。齊何來名菩提薩埵。
答曰。有大誓願心不可動。精進不退。以是三事名為菩提薩埵。
復次。有人言。初發心作願。我當作佛度一切眾生。從是已來名菩提薩埵。如偈說。
若初發心時 誓願當作佛
已過諸世間 應受世供養
從初發心到第九無礙入金剛三昧中。是中間名為菩提薩埵。是菩提薩埵有兩種。有鞞跋致有阿鞞跋致。如退法不退法阿羅漢。阿鞞跋致菩提薩埵是名實菩薩。以是實菩薩故。諸餘退轉菩薩皆名菩薩。譬如得四道人是名實僧。以實僧故。諸未得道者皆得名僧。
問曰。云何知是菩薩鞞跋致阿鞞跋致。
答曰。般若波羅蜜阿鞞跋致品中。佛自說阿鞞跋致相。如是相是退轉。如是相是不退轉。
復次。若菩薩一法。得好修好念。是名阿鞞跋致菩薩。何等一法。常一心集諸善法如說。諸佛一心集諸善法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有菩薩得一法。是阿鞞跋致相。何等一法。正直精進。如佛問阿難。阿難汝說精進如是世尊。阿難汝讚精進如是善逝。阿難常行常修常念。精進乃至令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經廣說。
復次。若得二法。是時是阿鞞跋致相。何等二法。一切法實知空。亦念不捨一切眾生。如是人名為阿鞞跋致菩薩。
復次。得三法。一者若一心作願欲成佛道。如金剛不可動不可破。二者於一切眾生悲心徹骨入髓。三者得般舟三昧。能見現在諸佛。是時名阿鞞跋致。
復次。阿毘曇中。迦旃延尼子弟子輩言。何名菩薩。自覺復能覺他是名菩薩。必當作佛是名菩薩。菩提名漏盡人智慧。是人從智慧生。智慧人所護智慧人所養故。是名菩薩。
又。言發阿鞞跋致心。從是已後名菩薩。又。言若離五法得五法是名菩薩。何謂五法。離三惡道常生天上人間。離貧窮下賤常得尊貴。離非男法常得男子身。離諸形殘缺陋諸根具足。離捨喜忘常憶宿命。得是宿命智慧。常離一切惡法遠離惡人。常求道法攝取弟子。如是名為菩薩。又。言從種三十二相業已來是名菩薩。
問曰。何時種三十二相業因緣。
答曰。過三阿僧祇劫。然後種三十二相業因緣。
問曰。幾時名阿僧祇。
答曰。天人中能知算數者。極數不復能知。是名一阿僧祇。如一一名二。二二名四。三三名九。十十名百。十百名千。十千名萬。千萬名億。千萬億名那由他。千萬那由他名頻婆。千萬頻婆名迦他。過迦他名阿僧祇。如是數三阿僧祇。若行一阿僧祇滿行第二阿僧祇。第二阿僧祇滿行第三阿僧祇。譬如算數法。算一乃至算百百算竟還至一。如是菩薩一阿僧祇過還從一起。初阿僧祇中。心不自知我當作佛不作佛。二阿僧祇中。心雖能知我必作佛。而口不稱我當作佛。三阿僧祇中。心了了自知得作佛。口自發言無所畏難。我於來世當作佛釋迦文佛。從過去釋迦文佛到剌那尸棄佛為初阿僧祇。是中菩薩永離女人身。從剌那尸棄佛至燃燈佛為二阿僧祇。是中菩薩七枚青蓮華供養燃燈佛。敷鹿皮衣布髮掩泥。是時燃燈佛便授其記。汝當來世作佛名釋迦牟尼。從燃燈佛至毘婆尸佛為第三阿僧祇。若過三阿僧祇劫。是時。菩薩種三十二相業因緣。
問曰。三十二相業何處可種。
答曰。欲界中。非色無色界。於欲界五道在人道中種。於四天下閻浮提中種。於男子身種非女人。佛出世時種。佛不出世不得種。緣佛身種。緣餘不得種。
問曰。是三十二相業因緣。於身業口業意業何業種。
答曰。意業種非身口業。何以故。是意業利故。
問曰。意業有六識。是三十二相業。為是意識種。是五識種。
答曰。是意識非五識。何以故。五識不能分別。以是故意識種。
問曰。何相初種。
答曰。有人言。足安立相先種。何以故。先安立然後能種餘相。有人言。紺青眼相初種。得此眼相大慈觀眾生。此兩語雖有。是語不必爾也。若相因緣和合時便是初種。何必安立足為初。
問曰。一思種。為多思種。
答曰。三十二思種三十二相。一一思種一一相。一一相百福德莊嚴。
問曰。幾許名一福德。
答曰。有人言。有業報轉輪聖王。於四天下受福樂得自在。是名一福德。如是百福成一相。
復有人言。作釋提桓因於二天中得自在。是名一福德。復有人言。作他化自在天王。於欲界中得自在。是名一福。復有人言。除補處菩薩餘一切眾生所得福報。是名一福。復有人言。天地劫盡一切眾生共福德故。三千大千世界報立。是名一福。復有人言。是福不可量不可以譬喻知。如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皆盲無目。有一人能治令差。是為一福。一切人皆被毒藥。一人能治令差。一切人應死。一人能捄之令脫。一切人破戒破正見。一人能教令得淨戒正見。如是等為一福。
復有人言。是福不可量不可譬喻。是菩薩入第三阿僧祇中。心思大行。種是三十二相因緣。以是故。是福無能量。唯佛能知。
問曰。菩薩幾時能種三十二相。
答曰。極遲百劫。極疾九十一劫。釋迦牟尼菩薩九十一大劫行辦三十二相。
如經中言。過去久遠有佛名弗沙。時有二菩薩。一名釋迦牟尼。一名彌勒。弗沙佛欲觀釋迦牟尼菩薩心純淑未。即觀見之。知其心未純淑而諸弟子心皆純淑。又。彌勒菩薩心已純淑而弟子未純淑。是時。弗沙佛如是思惟。一人之心易可速化。眾人之心難可疾治。如是思惟竟。弗沙佛欲使釋迦牟尼菩薩疾得成佛。上雪山上於寶窟中入火定。是時。釋迦牟尼菩薩作外道仙人。上山採藥。見弗沙佛坐寶窟中入火定放光明。見已心歡喜。信敬翹一腳立。叉手向佛一心而觀。目未曾眴七日七夜。以一偈讚佛。
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界所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
七日七夜諦觀世尊目未曾眴。超越九劫於九十一劫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問曰。若釋迦牟尼菩薩聰明多識能作種種好偈。何以故七日七夜一偈讚佛。
答曰。釋迦牟尼菩薩貴其心思不貴多言。若更以餘偈讚佛心或散亂。是故七日七夜以一偈讚佛。
問曰。釋迦牟尼菩薩何以心未純淑。而弟子純淑。彌勒菩薩自心純淑。而弟子未純淑。
答曰。釋迦牟尼菩薩饒益眾生心多。自為身少故。彌勒菩薩多為己身少為眾生故。從鞞婆尸佛至迦葉佛。於其中間九十一大劫。種三十二相業因緣集竟。六波羅蜜滿。何等六。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
問曰。檀波羅蜜云何滿。
答曰。一切能施無所遮礙。乃至以身施時心無所惜。譬如尸毘王以身施鴿。釋迦牟尼佛本身作王名尸毘。是王得歸命救護陀羅尼。大精進有慈悲心。視一切眾生如母愛子。時世無佛。釋提桓因命盡欲墮。自念言。何處有佛一切智人。處處問難不能斷疑。知盡非佛。即還天上愁憂而坐。巧變化師毘首羯磨天問曰。天主何以愁憂。答曰。我求一切智人不可得。以是故愁憂。毘首羯磨言。有大菩薩布施持戒禪定智慧具足。不久當作佛。帝釋以偈答曰。
菩薩發大心 魚子菴樹華
三事因時多 成果時甚少
毘首羯磨答曰。是優尸那種尸毘王。持戒精進大慈大悲禪定智慧不久作佛。釋提桓因語毘首羯磨。當往試之。知有菩薩相不。汝作鴿我作鷹。汝便佯怖入王腋下。我當逐汝。毘首羯磨言。此大菩薩云何以此事惱。釋提桓因說偈言。
我亦非惡心 如真金應試
以此試菩薩 知其心定不
說此偈竟。毘首羯磨即自變身作一赤眼赤足鴿。釋提桓因自變身作一鷹。急飛逐鴿。鴿直來入王掖底。舉身戰怖動眼促聲。
是時眾多人 相與而語曰
是王大慈仁 一切宜保信
如是鴿小鳥 歸之如入舍
菩薩相如是 作佛必不久
是時。鷹在近樹上語尸毘王。還與我鴿。此我所受。王時語鷹。我前受此。非是汝受。我初發意時。受此一切眾生皆欲度之。鷹言。王欲度一切眾生。我非一切耶。何以獨不見愍而奪我今日食。王答言。汝須何食。我作誓願其有眾生來歸我者必救護之。汝須何食亦當相給。鷹言。我須新殺熱肉。王念言。如此難得。自非殺生無由得也。我當云何殺一與一。思惟心定即自說偈。
是我此身肉 恒屬老病死
不久當臭爛 彼須我當與
如是思惟已。呼人持刀自割股肉與鷹。鷹語王言。王雖以熱肉與我。當用道理令肉輕重得與鴿等。勿見欺也。王言持稱來。以肉對鴿。鴿身轉重王肉轉輕。王令人割二股亦輕不足。次割兩[跳-兆+專]兩臗兩乳項脊。舉身肉盡。鴿身猶重。王肉故輕。是時。近臣內戚。安施帳幔卻諸看人。王今如此無可觀也。尸毘王言。勿遮諸人聽令入看。而說偈言。
天人阿修羅 一切來觀我
大心無上志 以求成佛道
若有求佛道 當忍此大苦
不能堅固心 則當息其意
是時。菩薩以血塗手攀稱欲上。定心以身盡以對鴿。鷹言。大王此事難辦。何用如此以鴿還我。王言。鴿來歸我終不與汝。我喪身無量於物無益。今欲以身求易佛道。以手攀稱。
爾時。菩薩肉盡筋斷不能自制。欲上而墮自責心言。汝當自堅勿得迷悶。一切眾生墮憂苦大海。汝一人立誓欲度一切。何以怠悶。此苦甚少地獄苦多。以此相比於十六分猶不及一。我今有智慧精進持戒禪定。猶患此苦。何況地獄中人無智慧者。
是時。菩薩一心欲上復更攀稱。語人。扶我。是時。菩薩心定無悔。諸天龍王阿修羅鬼神人民皆大讚言。為一小鳥乃爾。是事希有。即時大地為六種振動。大海波揚枯樹生華。天降香雨及散名華。天女歌讚必得成佛。是時。念我四方神仙皆來讚言。是真菩薩必早成佛。
鷹語鴿言。終試如此不惜身命是真菩薩。即說偈言。
慈悲地中生 一切智樹牙
我曹當供養 不應施憂惱
毘首羯磨語釋提桓因言。天主。汝有神力可令此王身得平復。釋提桓因言。不須我也。此王自作誓願大心歡喜。不惜身命感發一切令求佛道。
帝釋語人王言。汝割肉辛苦心不惱沒耶。王言。我心歡喜不惱不沒。帝釋言。誰當信汝心不沒者。
是時。菩薩作實誓願。我割肉血流不瞋不惱。一心不悶以求佛道者。我身當即平復如故。即出語時身復如本。人天見之皆大悲喜。歎未曾有。此大菩薩必當作佛。我曹應當盡心供養。願令早成佛道。當念我等。
是時。釋提桓因毘首羯磨各還天上。如是等種種相。是檀波羅蜜滿。
問曰。尸羅波羅蜜云何滿。
答曰。不惜身命護持淨戒。如須陀須摩王。以劫磨沙波陀大王故。乃至捨命不犯禁戒。昔有須陀須摩王。是王精進持戒常依實語。晨朝乘車將諸婇女入園遊戲。出城門時有一婆羅門來乞語王言。王是大福德人。我身貧窮。當見愍念賜丐少多。王言。諾。敬如來告當相布施須我出還。作此語已入園澡浴嬉戲。時有兩翅王名曰鹿足空中飛來。於婇女中捉王將去。譬如金翅鳥海中取龍。諸女啼哭號慟。一園驚城內外搔擾悲惶。鹿足負王騰躍虛空至所住止。置九十九諸王中。
須陀須摩王涕零如雨。鹿足王語言。大剎利王汝何以啼如小兒。人生有死合會有離。須陀須摩王答言。我不畏死。甚畏失信。我從生已來初不妄語。今日晨朝出門時。有一婆羅門來從我乞。我時許言還當布施。不慮無常辜負彼心自招欺罪。是故啼耳。鹿足王言。汝意欲爾畏此妄語。聽汝還去七日布施婆羅門訖便來還。若過七日不還。我有兩翅力取汝不難。須陀須摩王得還本國恣意布施。立太子為王。大會人民懺謝之言。我智不周物治不如法當見忠恕。如我今日身非已有正爾還去。舉國人民及諸親戚叩頭留之。願王留意慈蔭此國。勿以鹿足鬼王為慮也。當設鐵舍奇兵。鹿足雖神不畏之也。王言不得爾也。而說偈言。
實語第一戒 實語昇天梯
實語小而大 妄語入地獄
我今守實語 寧棄身壽命
心無有悔恨
如是思惟已。王即發去到鹿足王所。鹿足遙見歡喜而言。汝是實語人不失信要。一切人皆惜身命。汝從死得脫還來赴信。汝是大人。
爾時。須陀須摩王讚實語。實語是為人非實語非人。如是種種讚實語呵妄語。麤足聞之信心清淨。語須陀須摩王言。汝好說此今相放捨汝既得脫。九十九王亦布施汝。隨意各還本國。如是語已百王各得還去。如是等種種本生中相是為尸羅波羅蜜滿。
問曰。羼提波羅蜜云何滿。
答曰。若人來罵撾捶割剝支解奪命心不起瞋。如羼提比丘。為迦梨王截其手足耳鼻心堅不動。
問曰。毘梨耶波羅蜜云何滿。
答曰。若有大心勤力。如大施菩薩。為一切故以此一身。誓抒大海令其乾盡定心不懈。亦如讚弗沙佛七日七夜翹一腳目不眴。
問曰。禪波羅蜜云何滿。
答曰。如一切外道禪定中得自在。又如尚闍梨仙人坐禪時無出入息。鳥於螺髻中生子不動不搖。乃至鳥子飛去。
問曰。般若波羅蜜云何滿。
答曰。菩薩大心思惟分別。如劬嬪陀婆羅門大臣。分閻浮提大地作七分。若干大城小城聚落村民盡作七分。般若波羅蜜如是。是菩薩六波羅蜜滿。在迦葉佛所作弟子。持淨戒行功德生兜率天上。
問曰。菩薩何以生兜率天上。而不在上生不在下生。是大有福德應自在生。
答曰。有人言。因緣業熟應在是中生。
復次。下地中結使厚濁。上地中結使利。兜率天上結使不厚不利。智慧安隱故。
復次。不欲過佛出世時故。若於下地生命短壽終。時佛未出世。若於上地生命長壽未盡。復過佛出時。兜率天壽與佛出時會故。
復次。佛常居中道故。兜率天於六天及梵之中上三下三。於彼天下必生中國。中夜降神。中夜出迦毘羅婆國行中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道為人說法。中夜入無餘涅槃。好中法故中天上生。如是菩薩兜率天上生竟。以四種觀人間。一者觀時二者觀土地三者觀種姓四者觀生處。
云何觀時。時有八種佛出其中。第一人長壽八萬四千歲時。第二人壽七萬歲。第三人壽六萬歲。第四人壽五萬歲。第五人壽四萬歲。第六人壽三萬歲。第七人壽二萬歲。第八人壽一百餘歲。菩薩如是念。人壽百歲佛出時到。是名觀時。
云何觀土地。諸佛常在中國生。多金銀寶物飲食豐美其土清淨。
云何觀種姓。佛生二種姓中。若剎利若婆羅門。剎利種勢力大故。婆羅門種姓智慧大故。隨時所貴者佛於中生。
云何觀生處。何等母人能懷那羅延力菩薩。亦能自護淨戒。如是觀竟。唯中國迦毘羅婆淨飯王后能懷菩薩。如是思惟已。於兜率天下。不失正慧入於母胎。
問曰。何以故一切菩薩末後身從天上來。不從人中來。
答曰。乘上道故。六道之中天道最上。
復次。天上下時種種瑞應未曾所有。若從人道。人道不能有此。復次。人敬重天故。
問曰。一切人以垢心有相續入母胎。一切邪慧相應。云何名菩薩正慧入母胎。
答曰。有人言。有相續時。一切眾生邪慧心入母胎。菩薩憶念不失故。名正慧入母胎。中陰中住則知中陰住。入胎時知入胎。歌羅羅時知住歌羅羅。(受胎七日赤白精和合時也)頞浮陀(二七日時如璽胞狀也)時知住頞浮陀。伽那時知住伽那 (三七日時如凝酪也)。五皰時知住五皰。出生時知出生。是中憶念不失。是名正慧入母胎。
復次。餘人在中陰住時。若男於母生欲染心。此女人與我從事。於父生瞋恚。若女於父生染欲心。此男子與我從事。於母生瞋恚。如是瞋恚心染欲心菩薩無此。菩薩先已了知是父是母。是父是母能長養我身。我依父母生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淨心念父母。相續入胎。是名正慧入母胎。
是菩薩滿十月正慧不失念。出胎行七步。發口言。是我末後身。乃至將示相師。汝觀我子實有三十二大人相不。若有三十二相具足者。是應有二法。若在家當為轉輪聖王。若出家當成佛。諸相師言地天。太子實有三十二大人相。若在家者當作轉輪王。若出家者當成佛。王言。何等三十二相。相師答言。一者足下安平立相。足下一切著地間無所受。不容一針。二者足下二輪相千輻輞轂三事具足。自然成就不待人工。諸天工師毘首羯磨不能化作如是妙相。
問曰。何以故不能。
答曰。是毘首羯磨。諸天工師不隱沒智慧。是輪相善業報。是天工師生報得智慧。是輪相行善根智慧得。是毘首羯磨一世得是智慧。是輪相從無量劫智慧生。以是故毘首羯磨不能化作。何況餘工師。三者長指相。指纖長端直。次第傭好指節參差。四者足跟廣平相。五者手足指縵網相。如鴈王張指則現不張則不現。六者手足柔軟相。如細劫波毳勝餘身分。七者足趺高滿相。以足蹈地不廣不狹。足下色如赤蓮華。足指間網及足邊色如真珊瑚。指爪如淨赤銅。足趺上真金色。足趺上毛青毘琉璃色。其足嚴好。譬如雜寶屐種種莊飾。八者伊泥延膊相。如伊泥延鹿膊隨次傭纖。九者正立手摩膝相。不俯不仰以掌摩膝。十者陰藏相。譬如調善象寶馬寶。
問曰。若菩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諸弟子何因緣見陰藏相。
答曰。為度眾人決眾疑故示陰藏相。
復有人言。佛化作馬寶象寶示諸弟子言。我陰藏相亦如是。十一者身廣長等相。如尼拘盧陀樹。菩薩身齊為中四邊量等。十二者毛上向相。身有諸毛生。皆上向而穉。十三者一一孔一毛生相。毛不亂青琉璃色。毛右靡上向。十四者金色相。
問曰。何等金色。
答曰。若鐵在金邊則不現。今現在金比佛在時金則不現。佛在時金比閻浮那金則不現。閻浮那金比大海中轉輪聖王道中金沙則不現。金沙比金山則不現。金山比須彌山則不現。須彌山金比三十三諸天瓔珞金則不現。三十三諸天瓔珞金比焰摩天金則不現。焰摩天金比兜率陀天金則不現。兜率陀天金比化自在天金則不現。化自在天金比他化自在天金則不現。他化自在天金比菩薩身色則不現。如是色是名金色相。
十五者丈光相。四邊皆有一丈光。佛在是光中端嚴第一。如諸天諸王寶光明淨。十六者細薄皮相。塵土不著身。如蓮華葉不受塵水。若菩薩在乾土山中經行。土不著足。隨藍風來吹破土山。令散為塵乃至一塵不著佛身。十七者七處隆滿相。兩手兩足兩肩項中七處。皆隆滿端正色淨勝餘身體。十八者兩腋下隆滿相。不高不深。十九者上身如師子相。二十者大直身相。於一切人中身最大而直。二十一者肩圓好相。一切治肩無如是者。二十二者四十齒相。不多不少餘人三十二齒。身三百餘骨。頭骨有九。菩薩四十齒。頭有一骨。菩薩齒骨多頭骨少。餘人齒骨少頭骨多。以是故異於餘人身。二十三者齒齊相。諸齒等無麤無細不出不入。齒密相人不知者謂為一齒。齒間不容一毫。二十四者牙白相。乃至勝雪山王光。二十五者師子頰相。如師子獸中王平廣頰。二十六者味中得上味相。
有人言。佛以食著口中。是一切食皆作最上味。何以故。是一切食中有最上味因故。無是相人不能發其因故。不得最上味。復有人言。若菩薩舉食著口中。是時咽喉邊兩處。流注甘露和合諸味。是味清淨故。名味中得上味。
二十七者大舌相。是菩薩大舌從口中出覆一切面分乃至髮際。若還入口口亦不滿。二十八者梵聲相。如梵天王五種聲從口出。其一深如雷。二清徹遠聞聞者悅樂。三入心敬愛。四諦了易解。五聽者無厭。菩薩音聲亦如是。五種聲從口中出。迦陵毘伽聲相。如迦陵毘伽鳥聲可愛。鼓聲相。如大鼓音深遠。二十九者真青眼相。如好青蓮華。三十者牛眼睫相。如牛王眼睫長好不亂。三十一者頂髻相。菩薩有骨髻如拳等在頂上。三十二者白毛相。白毛眉間生不高不下。白淨右旋舒長五尺。相師言。地天太子三十二大人相如是。菩薩具有此相。
問曰。轉輪聖王有三十二相。菩薩亦有三十二相。有何差別。
答曰。菩薩相者有七事勝轉輪聖王相。菩薩相者。一淨好。二分明。三不失處。四具足。五深入。六隨智慧行不隨世間。七隨遠離。轉輪聖王相不爾。
問曰。云何名相。
答曰。易知故名相。如水異火以相故知。
問曰。菩薩何以故三十二相不多不少。
答曰。有人言。佛以三十二相莊嚴身者。端正不亂故。若少者身不端正。若多者佛身相亂。是三十二相端正不亂不可益不可減。猶如佛法不可增不可減。身相亦如是。
問曰。菩薩何以故以相嚴身。
答曰。有人見佛身相心得信淨。以是故以相嚴身。
復次。諸佛以一切事勝故。身色威力種姓家屬智慧禪定解脫眾事皆勝。若佛不莊嚴身相是事便少。
復次。有人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住是身中。若身相不嚴。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住此身中。譬如人欲娶豪貴家女。其女遣使語彼人言。若欲娶我者。當先莊嚴房室除卻污穢塗治香熏安施床榻被褥綩綖幃帳幄慢幡蓋華香必令嚴飾。然後我當到汝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復如是。遣智慧使未來世中到菩薩所言。若欲得我先修相好以自莊嚴。然後我當住汝身中。若不莊嚴身者我不住也。以是故菩薩修三十二相。自莊嚴身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是時。菩薩漸漸長大。見老病死苦厭患心生。夜半出家六年苦行。食難陀婆羅門女益身十六功德石蜜乳糜。食竟。菩提樹下破萬八千億鬼兵魔眾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問曰。得何功德故名為佛。
答曰。得盡智無生智故。名為佛。復次。有人言。得佛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三達無礙三意止。一者受教敬重佛無喜。二者不受教不敬重佛無憂。三者敬重不敬重心無異。大慈大悲。三十七道品一切諸法總相別相悉知故。故名為佛。
問曰。何以故。未得佛道名為菩薩。得佛道不名為菩薩。
答曰。未得佛道心愛著。求欲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故名為菩薩。已成佛道更得佛種種異大功德故。更有異名名為佛。譬如王子未作王名為王子。已作王不復名王子。既為王雖是王子不名王子。菩薩亦如是。未得佛道名為菩薩。已得佛道名為佛。
聲聞法中摩訶迦旃延尼子弟子輩。說菩薩相義如是。摩訶衍人言。是迦旃延尼子弟子輩是生死人。不誦不讀摩訶衍經。非大菩薩。不知諸法實相。自以利根智慧。於佛法中作論議。諸結使智定根等於中作義。尚處處有失。何況欲作菩薩論議。譬如少力人跳小渠尚不能過。何況大河。於大河中則知沒失。
問曰。云何失。
答曰。如上言。三阿僧祇劫過名為菩薩。三阿僧祇中頭目髓腦布施心無有悔。是阿羅漢辟支佛所不能及。如昔菩薩為大薩陀婆渡大海水惡風壞船。語眾賈人捉我頭髮手足。當渡汝等。眾人捉已以刀自殺。大海水法不停死屍。即時疾風吹至岸邊。大慈如是。
而言非者誰。是菩薩第二阿僧祇劫行滿。未入第三阿僧祇。時。於燃燈佛所受記為佛。即時上昇虛空見十方佛。於虛空中立讚然燈佛。然燈佛言。汝過一阿僧祇劫當得作佛。名釋迦牟尼。得記如是而言爾時未是菩薩。豈非大失。
迦旃延尼子弟子輩言。三阿僧祇劫中未有佛相。亦無種佛相因緣。云何當知。是菩薩一切法先有相。然後可知其實。若無相則不知。
摩訶衍人言。受記為佛。上昇虛空見十方佛。此非大相耶。為佛所記當得作佛。得作佛者此是大相。捨此大相而取三十二相。三十二相轉輪聖王亦有。諸天魔王亦能化作此相。難陀提婆達等皆有三十相。婆跋隸婆羅門有三相。摩訶迦葉婦有金色相。乃至今世人亦各各有一相二相。若青眼長臂上身如師子。如是等種種或多或少。汝何以重此相。何經中言三阿僧祇劫中菩薩不種相因緣。如難陀澡浴鞞婆尸佛願得清淨端正。於一辟支佛塔青黛塗壁。作辟支佛像因而作願。願我恒得金色身相。又作迦葉佛塔中級以此三福因緣。世世受樂處處所生恒得端嚴。是福之餘。生迦毘羅婆釋種中。為佛弟子得三十大人相。清淨端正。出家得阿羅漢道。
佛說於五百弟子中。難陀比丘端正第一。此相易得。云何言於九十一大劫中種餘一生中得。是為大失。汝言初阿僧祇劫中。不知當作佛不作佛。二阿僧祇劫中知當作佛。不自稱說。三阿僧祇劫中知得作佛能為人說。
佛何處說是語。何經中有是語。若聲聞法三藏中說。若摩訶衍中說。迦旃延尼子弟子輩言。雖佛口三藏中不說。義理應爾。阿毘曇鞞婆沙菩薩品中如是說。
答曰摩訶衍中說。初發心是時知我當作佛。如阿遮羅菩薩於長手佛邊初發心時乃至金剛座處成佛道。於其中間顛倒不淨心不生。如首楞嚴三昧中四種菩薩四種受記。有未發心而授記。有適發心而授記。有於前授記他人盡知己身不知。有於前授記他人己身盡知。汝云何言於二阿僧祇劫知受記而不自稱說。
復次。佛言無量阿僧祇劫作功德欲度眾生何以故言三阿僧祇劫。三阿僧祇劫有量有限。
問曰。摩訶衍中雖有此語。我亦不能都信。
答曰。是為大失。是佛真法佛口所說。汝無反復。汝從摩訶衍中出生。云何言我不能都信。
復次。摩訶衍論議此中應廣說。復次。說是三十二相業因緣。欲界中種非色無色界中種。無色界中以無身無色。是三十二相是身莊嚴故。於中不得種可爾。色界中何以不得種。色界中大有諸梵王。常請佛初轉法輪。是智慧清淨能求佛道。何以言不得種三十二相因緣。又言人中得種非餘道。如娑伽度龍王十住菩薩。阿那婆達多龍王七住菩薩。羅睺阿修羅王亦是大菩薩。復何以言餘道不得種三十二相因緣。汝言人中閻浮提種。鬱怛羅曰不可種。有義彼中人無吾我。著樂不利根故。劬陀尼弗婆提二處。福德智慧壽命勝閻浮提。何以不得種。
復次。汝言一思種一相。是心彈指頃六十生滅。一心中不住不能分別。云何能種大人相。此大人相不應不了心得種。以是故。多思和合能種一相。如重物一人不能擔。必須多人力。如是種相。要得大心多思和合爾乃得種。以是故名百福相。百大心思種福德是名百福相。不應一思種一相。餘事尚不得一思種一事。何況百福相。
何以故言釋迦文尼菩薩心未純淑。弟子心純淑。彌勒菩薩心純淑。弟子心未純淑。是語何處說。三藏中摩訶衍中無是事。此言自出汝心。汝但見釋迦文尼菩薩。於寶窟中見弗沙佛七日七夜以一偈讚。彌勒菩薩亦種種讚弗沙佛。但阿波陀那經中不說。汝所不知無因緣故。汝便謂彌勒弟子心未純淑。如是皆為違失。汝言菩薩一切物能施無所愛惜。如尸毘王為鴿故。割肉與鷹心不悔恨。如以財寶布施是名下布施。以身布施是名中布施。種種施中心不著是為上布施。汝何以讚中布施為檀波羅蜜滿。此施心雖大多慈悲。有知智慧有不知智慧。如人為父母親屬不惜身。或為主不惜身。以是故。知為鴿不惜身是中布施。
問曰。菩薩為一切眾生為父母為主者。為一切人故。以是故。非直不惜身為檀波羅蜜滿。
答曰。雖為一切眾生。是心不清淨。不知己身無吾我。不知取者無人無主。不知所施物實性不可說一不可說異。於是三事心著是為不清淨。於世界中得福德報。不能直至佛道。如說般若波羅蜜中三事不可得亦不著。是為具足檀波羅蜜滿。如是乃至般若波羅蜜能分別大地城郭聚落作七分。是為般若波羅蜜滿。是般若波羅蜜無量無邊如大海水。諸天聖人阿羅漢辟支佛乃至初行菩薩。尚不能知其邊涯。十地住菩薩乃能知。云何汝言能分大地城郭聚落作七分。是名般若波羅蜜滿。是事是算數法能分地。是世俗般若波羅蜜中少許分。譬如大海水中一渧兩渧。實般若波羅蜜名三世諸佛母。能示一切法實相。是般若波羅蜜無來處無去處。一切處求不可得。如幻如響如水中月見便失。諸聖人憐愍故。雖一相以種種名字說是般若波羅蜜諸佛智慧寶藏。
汝言大失。汝言四種觀。觀時觀土地觀種族觀生處。人壽八萬歲佛出世。七六五四三二萬歲中佛出世。人壽百歲是佛出世時。若諸佛常憐愍眾生。何以正八種時中出世。餘時不出。佛法不待時。如好藥服時便差病。佛法亦如是不待時。
問曰。雖菩薩憐愍眾生諸佛不待時。過八萬歲人長壽多樂。染愛等結使厚。根鈍非可化時。若百歲後時人短壽。苦多瞋恚等諸結使更厚。此樂時苦。時非得道時以是故佛不出世。
答曰。諸天壽出千萬歲有先世因緣。雖多樂染愛厚能得道。何況人中不大樂。三十六種不淨易可教化。以是故人壽過八萬歲佛應出世。是中人無病心樂故。人皆利根福德。福德利根故應易得道。
復次。師子鼓音王佛時人壽十萬歲。明王佛時人壽七百阿僧祇劫。阿彌陀佛時人壽無量阿僧祇劫。汝云何言過八萬歲佛不出世。
問曰。摩訶衍經有此事。我法中無十方佛。唯過去釋迦文尼拘陳若等一百佛。未來彌勒等五百佛。
答曰。摩訶衍論中種種因緣。說三世十方佛。何以故。十方世界有老病死婬怒癡等諸苦惱。以是故佛應出其國。如經中說。無老病死煩惱者諸佛則不出世。復次。多病人應有多藥師。汝等聲聞法。長阿含中毘沙門王以偈白佛。
稽首去來現在諸佛。亦復歸命釋迦文佛
汝經說過去未來現在諸佛言稽首。釋迦文尼佛言歸命。以此故知。現在有餘佛。若無餘國佛。何以故。前稽首三世佛。後別歸命釋迦文尼佛。此王未離欲在釋迦文尼所得道敬愛心重故歸命。於餘佛所直稽首。
問曰。佛口說。一世間無一時二佛出。亦不得一時二轉輪王出。以是故。不應現在有餘佛。
答曰。雖有此言。汝不解其義。佛說一三千大千世界中。無一時二佛出。非謂十方世界無現在佛也。如四天下世界中。無一時二轉輪聖王出。此大福德人無怨敵共世故。以是故。四天下一轉輪聖王。佛亦如是。於三千大千世界中亦無二佛出。佛及轉輪聖王經說一種。汝何以信餘四天下更有轉輪聖王。而不信餘三千大千世界中更有佛。
復次。一佛不能得度一切眾生。若一佛能度一切眾生者。可不須餘佛。但一佛出。如諸佛法度可度眾生已而滅。如燭盡火滅。有為法無常性空故。以是故。現在應更有餘佛。
復次。眾生無量苦亦無量。是故應有大心菩薩出。亦應有無量佛出世度諸眾生。
問曰。如經中說無量歲中佛時時出。譬如漚曇婆羅樹華時時一出。若十方佛充滿。佛便易出易得不名為難值。
答曰。不爾。為一大千世界中佛無量歲時時出。不言一切十方世界中難。亦為罪人不知恭敬不勤精進求道。以是故語言佛無量歲時時一出。又此眾生眾罪報故。墮惡道中無量劫尚不聞佛名。何況見佛。以是人故言佛出世難。
問曰。若現在十方多有諸佛菩薩。今一切眾生罪惡苦惱。何以不來度之。
答曰。眾生無量阿僧祇劫罪垢深厚。雖有種種餘福。無見佛功德故不見佛。如偈說。
好福報未近 衰罪未除卻 現在不能見 大德有力人
大德諸聖人 心亦無分別 慈悲一切人 一時令欲度
眾生福德熟 智慧根亦利 若為現度緣 即時得解脫
譬如大龍王 隨願雨眾雨 罪福隨本行 各各如所受
問曰。若自有福德自有智慧。如是人佛能度。若無福德智慧佛不度。若爾者。自有福德智慧不待佛度。
答曰。此福德智慧從佛因緣出。若佛不出世。諸菩薩以十善因緣四無量意。後世罪福報種種因緣教道。若無菩薩。有種種經中說。人得此法行福德因緣。
復次。人雖有福德智慧。若佛不出世。是世界中受報不能得道。若佛出世乃能得道。是為大益。譬如人雖有目。日不出時不能有所見。要須日明得有所見。不得言我有眼何用日為。如佛說二因二緣能生正見。一從他聞法。二內自如法思惟福德事故。能生善心利根智慧故。能如法思惟。以是故知從佛得度。如是等種種多有違錯。欲作般若波羅蜜論議故。不能復廣論餘事。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