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7日 星期五

[古德]大天

大天:
「大天」 Mahādeva「摩訶提婆」。梵文「提婆」為天,故漢譯為「大天」。是釋尊入滅後百年,中印度末土羅國人(另說是牟盧吒國人),富商家庭,長大後淫母殺母殺父殺阿羅漢,犯下三無間罪。後自知罪惡深重惶恐不安,為求續罪隱瞞身份而在雞園寺出家。傳說「大天」努力修行精習三藏,得三達智具大神力,阿育王因此皈依。曾於摩醯婆慢陀羅國講《天使經》,有四萬人因此得道。
「提婆」曾提出有關教義的五種見解,史稱  Pancavastu「大天五事」。認為阿羅漢有五種缺點而不如佛:其一,餘所誘,雖已斷婬欲煩惱,但有遣精大小便涕唾等漏失不淨。二,有無知,雖斷盡三界之見思煩惱,但修行達到的果位自己並不知道。三,有疑惑,雖為獨覺聖者,但對四諦等教理仍有疑惑。四,他令入,須依他人的確認,始知自己已解脫。五,雖已解脫,仍還有痛苦。
傳此舉引起長老比丘的反對,使佛教分裂成以大天為首的「大眾部」和以長老比丘耶舍為首的「上座部」。在釋尊入滅初的「第一次結集」,雖有「大眾部」「上座部」之名,但那僅是結集地點的不同,並無教義上的分歧。因為不論「大眾部」或「上座部」,都是原始佛教的法理,只是在教義上有不同認識。提婆達多的自創「五法」,那是反出佛教自組僧團,並非僅是分裂。
佛教史上有關原始佛教分裂成「大眾部」和「上座部」,有兩種說法:南傳佛教《雜阿含經》《阿育王經》和斯里蘭卡的〈大史〉〈島史〉等載是因為跋耆族比丘提出「十事」,受到以耶舍為首的比丘反對而分裂。但北傳佛教〈異部宗輪論〉等說,是因為大天比丘提出「五事」,受到以耶舍為首的比丘反對而分裂。同樣是受到「上座部」長老比丘的反對,同樣是對戒律的認識問題,同樣召開了「第二次結集」,所不同的是對「大天五事」或對「跋耆族十事」。這不僅僅是南傳和北傳的不同說法問題,有一點是必須知道的,就是直到世尊入滅後一百年的「第二次結集」,佛教的經律論「三藏」,還只是口口相傳,並未有文字記錄。
 (另見「2-法數」之「五事」和「十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