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者 果燦 ──
「度」同「渡」,在此作動詞,是助眾生從煩惱的此岸「渡」到解脫的彼岸之意。「滅度」是滅除煩惱,斷絕生死的苦果,是指永遠滅除一切煩惱災厄,不再受生死輪迴諸苦的境界。
佛教把世間的苦厄形容為「苦海」,渡到彼岸就可脫離生死苦海而入涅槃。故「滅度」亦是涅槃入滅圓寂等等,異名同義。生死煩惱是苦海,眾生因無始以來的無明愚癡,造種種業,因此沉溺在煩惱的苦海中,由業力牽引而輪迴於三界六道。佛法就是指導眾生如何滅苦和脫離苦海之法,是自度和度人的方法。
《壇經》說:「迷時師度,悟了自度,度名雖一,用處不同。」(行由品)度盡世上「無數無邊」眾生,使一切眾生都達到無餘涅槃的境界。並不是真的沒有眾生可度,而是「不住相」,不認為有任何眾生「因我而得度」。如果菩薩認為「我度眾生」,「眾生因我而得度」,那是「住相」,「有所執著於相」,有「我人眾生壽者」,那就不是菩薩。故說「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而且「佛」本在眾生心中,並非因為外力而「度」出來,是眾生自性自度,故「度」僅是佛陀為眾生「指點迷津」的「方便法」,「自度」才是正法。此「自度」實則亦是「度自」,是度自身的「眾生」。故開悟以後,心中「眾生」已得「度」,「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那便是《金剛經》說的:「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那是「無智亦無得」,便是解脫自在。
菩薩度眾生,那是自然而然的,是「三輪體空」的,如果在度眾生的同時認為有眾生可度,那便是「有我」的。通常以為所謂「度眾生」,是度他人,那是方向性錯誤;別人自會「自度」,不需要你去「度」,你也沒本事「度人」,要度的是你自身「眾生」。
聖嚴師父說:「發願度眾生,不是度外邊的眾生,心外無眾生,而是自心內的眾生;斷煩惱,不是說我們有來自心外的煩惱,而是斷自心的煩惱;佛法非由佛說,乃是自心本具,故學自心的佛法;佛也不在心外,自心中原有佛性,所以是成自心的佛道。」(禪鑰P53)又說:「佛能以佛法開導眾生,使眾生自己來修善積福消災免難,因此,佛度眾生實際上還是眾生自度,否則就違背自然的律則和因果的秩序。」(學佛群疑P107)
每一個人本來就是佛,只是因為無始的無明煩惱,造種種業,業如灰塵一樣把你的佛性給遮蔽了;就好像你處在一個塵土飛揚的環境,把自己弄得灰頭土臉的,連自己都認不出自己了。我們學佛並不是學身外的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等等三世諸佛「度眾生」,只是告訴眾生哪裡有「清水」,得要我們自己去取水,自己動手把自己清洗乾淨,這樣才能還我本來面目。故師父的意思是:「心外無衆生」「心外無煩惱」「心外無佛」。所謂「眾生」,實則上是未度之前的稱謂,開悟得度之後,則名為「佛」,故「佛」與「眾生」僅是已悟和未悟的差別。迷時需要善知識的引導,要「師度」;悟了以後就自性「自度」了。故六祖惠能說:「迷時師度,悟了自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