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華嚴經》說:「於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迦。彼有菩薩名觀自在。」(卷第六十八)又說:「海上有山多聖賢,眾寶所成極清淨,華果樹林皆遍滿,泉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觀自在,為利眾生住此山,汝應往問諸功德,彼當示汝大方便。」可見「補怛洛迦」是在古印度南方海上的。「補怛洛迦」Potalaka 亦譯為「補陀落山」。
《六十華嚴經》載:「漸漸遊行至光明山,登彼山上,周推求,見觀世音住山西阿。」(五十一善財童子之南詢)故經論歷來皆說觀世音菩薩居印度南海補陀落山,又稱寶陀洛迦山,寶陀巖,光明山等。
傳五代後梁貞明二年(西916年),日本僧人「慧鍔」在中土請得一尊觀世音像,原想帶回日本供養,但在浙江定海縣舟山群島為風浪所阻,數次都不能出航,被迫將聖像請上一個叫梅岑的小島,風浪才告平息,日僧只好在該島供養觀音像。後來香火鼎盛,後人便學印度南海「補陀落山」而將該島更名為「普陀山」。從此,浙江舟山「普陀山」就被視為中土的觀世音菩薩顯聖道場。而中土亦稱觀世音菩薩為「南海觀世音」。
《大悲心陀羅尼經》載:「佛言,此菩薩名觀世音自在,亦名撚索亦名千光眼,善男子,此觀世音菩薩不可思議威神之力,已於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竟,號正法明如來。大悲願力,為欲發起一切菩薩安樂成熟諸眾生故,現作菩薩。」觀世音菩薩是「正法明如來」倒駕慈航。
海南島-觀世音菩薩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