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授戒或剃度後,師父所取的名字,也稱為法號法諱或戒名,表示有別於生身父母所取的俗名,故稱「法名」。
例如,中國禪宗「臨濟宗」,從臨濟義玄下,四十世宣通智國下起,演派三十二字訣為:
「心源廣續本覺昌隆能仁聖果常演寬宏惟傳法印正悟含融堅持戒定永繼祖宗」
臺灣法鼓山開山祖師聖嚴法師,1943年在江蘇南通狼山廣教寺出家,1959年臘八在臺灣東初長老門下再次剃度。東老早年於「臨濟宗」普陀山寺剃度出家,得法於「曹洞宗」焦山一系,為「曹洞宗」洞山良價下第五十代傳人,一人傳承「曹洞」與「臨濟」兩宗法脈。東老為聖嚴法師取法名「慧空聖嚴」,傳承自東老出家剃度的「臨濟宗」普陀山一系,屬「臨濟宗」第十一「聖」字輩。
1978年聖嚴法師得法於基隆十方大覺禪寺靈源長老,獲賜法名「知剛惟柔」及譜卷〈星鐙集〉,傳承「臨濟宗」法脈。靈老為虛雲禪師之徒孫,虛雲大師屬「臨濟宗」鼓山湧泉寺一系,法名「虛雲演徹」。虛雲傳「佛慧寬印」,再傳「靈源宏妙」,又傳「知剛惟柔」,故在鼓山湧泉寺一系,聖嚴法師為第十七「惟」字輩。一人兼「臨濟宗」普陀山和鼓山湧泉兩系。
法鼓山弟子傳承自聖嚴法師,應屬「禪宗臨濟宗普陀山系」。「聖」字下為「果常演寬」等等字輩。這便是有別於俗名的「法名」。
這種以類似一首詩的「字訣」為據的排輩方式,原自中國的文化傳統,通常是應用在「族譜」或「宗派」上,並非佛教所有法派都依此傳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