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7日 星期二

[名相]阿鞞跋致-阿惟越致

阿鞞跋致-阿惟越致
「阿鞞跋致」Avinivartaniya 或 Avaivartika,亦譯「阿惟越致」,指「不退轉」。在〈大乘大義章〉等亦譯成「惟越致」。
「鞞跋致」為「退轉」,「阿」為「不」或「無」。故「阿惟越致」或「阿鞞跋致」為「不退轉」。是菩薩階位名稱,指不會退轉回至二乘。
「遮」是遮止,也就是「戒」。故《佛說阿惟越致遮經》亦可稱為《阿惟越致戒經》。
本經中佛說:「阿難。是經名曰不猗果實除德迹想。又名持信奉法道迹往來不還無著聲聞緣覺也。又名開化弊魔。又名遵奉六度無極。……又名不退轉輪方等之法。」
《阿彌陀經》曰:「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慈恩疏〉曰:「阿鞞跋致者,阿之言無,鞞跋致之言退轉。故大品經云:不退轉故,名阿鞞跋致。」
《大品經》說:「不退轉故,名阿鞞跋致……是人不為諸魔所動,更無退轉。」
七地以前,還可能會退失轉變,稱為「鞞跋致」。七地或以上,處於不退轉境界,稱為「阿鞞跋致」或「阿鞞跋致菩薩」。「七地」是個分水嶺,這裡要留意的是,會退轉不等於已退轉,僅指其會有退轉的可能。
七地以上菩薩,已證得無生法忍,已斷除一切煩惱業障,不再退轉,稱為法身菩薩或無生菩薩,也就是「無生法忍菩薩」。因其清淨之身已非色身,故稱為「妙行法性生身」。
〈大乘大義章〉說:「妙行法性生身者,真為法身也,如無生菩薩,捨此肉身,得清淨行身。」「妙行」指的是不可思議,「妙行法性生身」指佛的不可思議的真如法身,也就是諸法實相,而諸法實相是空相。
故聖嚴師父說:諸法實相是常寂光,是般若智慧,是無相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