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7日 星期二

[點燈]-三皈依

F2-              三皈依
                                  ──  行者 果燦 ──

        「皈」通「歸」,「三皈依」(Trisharanagamana),又稱「三歸依」,指歸投依靠「佛法僧」三寶。三世諸佛是「佛寶」,佛陀的教法是「法寶」,剃度出家的比丘、比丘尼等僧眾,因能代佛傳法,是「僧寶」。歸依三寶是佛教徒「入教歸依」必經的儀式。〈大乘義章〉說:「依佛為師,故曰歸佛」,「憑法為樂,故名歸法」,「依僧為友,故稱歸僧」。也就是捨邪師而事正師,捨邪法而修正法,捨邪友而伴正友。因為「僧」是代佛傳法的出家人,故也是歸依的對象之一。
        《壇經》主張皈依「自性三寶」,經載:「善知識,歸依覺,兩足尊,歸依正,離欲尊,歸依淨,眾中尊。從今日去,稱覺為師,更不歸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寶,常自證明,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若修此行,是自歸依。……善知識,各自觀察,莫錯用心,經文分明,言自歸依佛,不言歸依他佛,自佛不歸,無所依處,今既自悟,各須歸依自心三寶,內調心性,外敬他人,是自歸依也。……善知識,自心歸依自性,是歸依真佛,自歸依者,除卻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諂曲心、吾我心、誑妄心、輕人心、慢他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是自歸依;常須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見性,通達更無滯礙,是自歸依。」( 《壇經》懺悔品
        聖嚴師父說:「三歸也是戒,因為戒是禁止的意思,三歸之後,也有三種禁止:第一、歸依佛,盡形壽不歸依天魔外道。第二、歸依法,盡形壽不歸依外道邪說。第三、歸依僧,盡形壽不歸依外道徒眾。」(戒律學綱要P13)
        「三歸」儀式首先禮請歸依師敷座;歸依師開示三歸依的意義;恭請十方三寶護法龍天護戒監證;懺悔往昔業障納受三歸戒體;發誓三歸三結;發無上菩提心;回向;謝師。
        聖嚴師父擬的《三歸儀式》如下:


        禮請歸依師禮佛敷座,受歸依者雙膝長跪兩手合掌,恭請十方三寶護法龍天。
        歸依師開示歸依三寶的意義並領念悔過偈: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懺悔。」三遍三拜。
        受三歸依:
        「我某甲,盡形壽歸依佛,盡形壽歸依法,盡形壽歸依僧。」三遍三拜。
        「我某甲,歸依佛竟,寧捨身命,終不歸依天魔外道。
                我某甲,歸依法竟,寧捨身命,終不歸依外道邪說。
                    我某甲,歸依僧竟,寧捨身命,終不歸依外道徒眾。」三遍三拜。
        發「四弘誓願」:
        「我某甲,眾生無邊誓願度。
                我某甲,煩惱無盡誓願斷。
                    我某甲,法門無量誓願學。
                        我某甲,佛道無上誓願成。」三遍三拜。
        歸依師開示歸依功德,並領念回向偈:
            「歸依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諸佛淨樂土。
                十方三世一切佛,諸尊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歸依儀式功德圓滿,禮謝歸依師。(戒律學綱要P63)


        「南無」Nāmo,是歸命,歸敬,也就是歸依;「佛陀」Buddha,指三世諸佛;「達摩」Dharma,指佛法;「僧伽」Samgha,是和合僧眾。故皈依三寶的梵文音是「南無佛陀、南無達摩、南無僧伽」。
       「三歸依」的「盡形壽」受持,與「菩薩戒」的「盡未來際」受持,在時空上是不同的。「盡形壽」受持,指盡此一生一世,此生命終即捨戒;「盡未來際」受持,指生生世世,所以命終不捨戒。  (另見「菩薩戒」條)
        歸依了三寶,四王天會派遣三十六位善神來護衛,此三十六位善神有恆河沙數眷屬,隨身護持歸依了三寶的佛門弟子,可辟除邪惡,出入無畏。三十六位善神聖號出自《灌頂三歸五戒帶佩護身咒經》。三十六位善神是:


     一,  彌栗頭不羅婆(善光),主疾病。    二,  彌栗頭婆呵婆(善明),主頭痛。
     三,  彌栗頭婆邏波(善力),主寒熱。    四,  彌栗頭栴陀羅(善月),主腹滿。
     五,  彌栗頭陀利奢(善見),主癰腫。    六,  彌栗頭阿婁呵(善供),主顛狂。
     七,  彌栗頭伽婆帝(善捨),主愚癡。    八,  彌栗頭悉坻哆(善寂),主瞋恚。
     九,  彌栗頭菩提薩(善覺),主婬欲。    十,  彌栗頭提波羅(善天),主邪鬼。
     十一,彌栗頭呵娑帝(善住),主傷亡。  十二,彌栗頭不若羅(善福),主冢墓。
     十三,彌栗頭苾闍伽(善術),主四方。  十四,彌栗頭伽隸娑(善帝),主怨家。
     十五,彌栗頭羅闍遮(善主),主偷盜。  十六,彌栗頭修乾陀(善香),主債主。
     十七,彌栗頭檀那波(善施),主劫賊。  十八,彌栗頭支多那(善意),主疫毒。
     十九,彌栗頭羅婆那(善吉),主五瘟。  二十,彌栗頭缽婆馱(善山),主蜚尸。
     二一,彌栗頭三摩陀(善調),主注連。  二二,彌栗頭戾褅馱(善備),主注復。
     二三,彌栗頭波利陀(善敬),主相引。  二四,彌栗頭波利那(善淨),主惡黨。
     二五,彌栗頭虔伽地(善品),主蠱毒。  二六,彌栗頭毗梨馱(善結),主恐怖。
     二七,彌栗頭支陀那(善壽),主厄難。  二八,彌栗頭伽林摩(善逝),主產乳。
     二九,彌栗頭阿留伽(善願),主縣官。  三十,彌栗頭闍利馱(善固),主口舌。
     三一,彌栗頭阿伽馱(善照),主憂惱。  三二,彌栗頭阿訶婆(善生),主不安。
     三三,彌栗頭娑和邏(善至),主百怪。  三四,彌栗頭波利那(善藏),主嫉妒。
     三五,彌栗頭固陀那(善音),主咒咀。  三六,彌栗頭韋陀羅(善妙),主厭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