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鬘夫人師子吼經》
Shrimālādevi simhanāda sūtra
── 求那跋陀羅譯 ──
《如來真實義功德章第一》Shrimālādevi simhanāda sūtra
── 求那跋陀羅譯 ──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波斯匿王及末利夫人。信法未久共相謂言。勝鬘夫人是我之女。聰慧利根通敏易悟。若見佛者必速解法心得無疑。宜時遣信發其道意。夫人白言。今正是時。王及夫人與勝鬘書略贊如來無量功德。即遣內人名旃提羅。使人奉書至阿踰阇國入其宮內敬授勝鬘。勝鬘得書歡喜頂受。讀誦受持。生希有心。向旃提羅而說偈言。
我聞佛音聲 世所未曾有 所言真實者 應當修供養
仰惟佛世尊 普為世間出 亦應垂哀愍 必令我得見
即生此念時 佛於空中現 普放淨光明 顯示無比身
勝鬘及眷屬 頭面接足禮 咸以清淨心 嘆佛實功德
如來妙色身 世間無與等 無比不思議 是故今敬禮
如來色無盡 智慧亦復然 一切法常住 是故我歸依
降伏心過惡 及與身四種 已到難伏地 是故禮法王
知一切爾焰 智慧身自在 攝持一切法 是故今敬禮
敬禮過稱量 敬禮無譬類 敬禮無邊法 敬禮難思議
哀愍覆護我 令法種增長 此世及後生 願佛常攝受
我久安立汝 前世已開覺 今復攝受汝 未來生亦然
我已作功德 現在及餘世 如是眾善本 唯願見攝受
爾時。勝鬘及諸眷屬頭面禮佛。佛於眾中即為受記。汝嘆如來真實功德。以此善根當於無量阿僧祇劫。天人之中為自在王。一切生處常得見我現前。讚歎如今無異。當複供養無量阿僧祇佛。過二萬阿僧祇劫當得作佛。號普光如來應正遍知。彼佛國土無諸惡趣老病衰惱不適意苦。亦無不善惡業道名。彼國眾生色力壽命。五欲眾具皆悉快樂勝於他化自在諸天。彼諸眾生純一大乘。諸有修習善根眾生皆集於彼。勝鬘夫人得受記時。無量眾生諸天及人願生彼國。世尊悉記。皆當往生。
《十受章第二》
爾時。勝鬘聞受記已。恭敬而立受十大受。
世尊。我從今日乃至菩提。於所受戒不起犯心。
世尊。我從今日乃至菩提。於諸尊長不起慢心。
世尊。我從今日乃至菩提。於諸眾生不起恚心。
世尊。我從今日乃至菩提。於他身色及外眾具不起疾心。
世尊。我從今日乃至菩提。於內外法不起慳心。
世尊。我從今日乃至菩提。不自為己受畜財物。凡有所受悉為成熟貧苦眾生。
世尊。我從今日乃至菩提。不自為己行四攝法。為一切眾生故。以不愛染心無厭足心無掛礙心攝受眾生。
世尊。我從今日乃至菩提。若見孤獨幽系疾病種種厄難困苦眾生終不暫舍。必欲安隱。以義饒益令脫眾苦。然後乃舍。
世尊。我從今日乃至菩提。若見捕養眾惡律儀及諸犯戒終不棄捨。我得力時。於彼彼處見此眾生。應折伏者而折伏之。應攝受者而攝受之。何以故。以折伏攝受故令法久住。法久住者。天人充滿。惡道減少。能於如來所轉法輪而得隨轉。見是利故救攝不捨。
世尊。我從今日乃至菩提。攝受正法終不忘失。何以故。忘失法者則忘大乘。忘大乘者則忘波羅蜜。忘波羅蜜者則不欲大乘。若菩薩不決定大乘者。則不能得攝受正法欲。隨所樂入。永不堪任越凡夫地。我見如是無量大過。又見未來攝受正法菩薩摩訶薩無量福利故。受此大受。法主世尊。現為我證。唯佛世尊現前證知。而諸眾生善根微薄。或起疑網以十大受極難度故。彼或長夜非義饒益不得安樂為安彼故。
今於佛前說誠實誓。我受此十大受如說行者。以此誓故於大眾中當雨天花出天妙音。說是語時。於虛空中雨眾天花出妙聲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真實無異。彼見妙花及聞音聲。一切眾會疑惑悉除。喜踴無量而發願言。恆與勝鬘常共俱會。同其所行。世尊悉記一切大眾如其所願。
《三願章第三》
爾時。勝鬘復於佛前發三大願而作是言。
以此實願安隱無量無邊眾生。以此善根於一切生得正法智。是名第一大願。
我得正法智已。以無厭心為眾生說。是名第二大願。
我於攝受正法捨身命財護持正法。是名第三大願。
爾時。世尊即記。勝鬘三大誓願如一切色悉入空界。如是菩薩恒沙諸願皆悉入此三大願中。此三願者真實廣大。
《攝受章第四》
爾時。勝鬘白佛言。我今當複承佛威神說。調伏大願真實無異。佛告勝鬘。恣聽汝說。勝鬘白佛。菩薩所有恒沙諸願。一切皆入一大願中。所謂攝受正法。攝受正法真為大願。佛贊勝鬘。善哉善哉。智慧方便。甚深微妙。汝已長夜殖諸善本。來世眾生久種善根者。乃能解汝所說。汝之所說攝受正法。皆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已說今說當說。我今得無上菩提。亦常說此攝受正法。如是我說攝受正法所有功德不得邊際。如來智慧辯才亦無邊際。何以故。是攝受正法有大功德有大利益。
勝鬘白佛。我當承佛神力更複演說攝受正法廣大之義。佛言。便說。
勝鬘白佛。攝受正法廣大義者。則是無量。得一切佛法攝八萬四千法門。譬如劫初成時普興大雲雨眾色雨及種種寶。如是攝受正法雨無量福報及無量善根之雨。
世尊。又如劫初成時有大水聚。出生三千大千界藏及四百億種種類洲。如是攝受正法。出生大乘無量界藏。一切菩薩神通之力。一切世間安隱快樂。一切世間如意自在。及出世間安樂。劫成乃至天人本所未得皆於中出。
又如大地持四重擔。何等為四。一者大海。二者諸山。三者草木。四者眾生。如是攝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建立大地堪能荷負四種重任。喻彼大地。何等為四。謂離善知識無聞非法眾生。以人天善根而成熟之。求聲聞者授聲聞乘。求緣覺者授緣覺乘。求大乘者授以大乘。是名攝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建立大地堪能荷負四種重任。
世尊。如是攝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建立大地堪能荷負四種重任。普為眾生作不請之友。大悲安慰哀愍眾生。為世法母。
又如大地有四種寶藏。何等為四。一者無價。二者上價。三者中價。四者下價。是名大地四種寶藏。如是攝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建立大地得眾生四種最上大寶。何等為四。攝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無聞非法眾生以人天功德善根而授與之。求聲聞者授聲聞乘。求緣覺者授緣覺乘。求大乘者授以大乘。如是得大寶眾生。皆由攝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得此奇特希有功德。
世尊。大寶藏者即是攝受正法。世尊。攝受正法攝受正法者。無異正法。無異攝受正法。正法即是攝受正法。
世尊。無異波羅蜜。無異攝受正法。攝受正法即是波羅蜜。何以故。攝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應以施成熟者。以施成熟乃至捨身支節。將護彼意而成熟之。彼所成熟眾生建立正法。是名檀波羅蜜。
應以戒成熟者。以守護六根淨身口意業。乃至正四威儀。將護彼意而成熟之。彼所成熟眾生建立正法。是名屍波羅蜜。
應以忍成熟者。若彼眾生罵詈毀辱誹謗恐怖。以無恚心饒益心第一忍力乃至顏色無變。將護彼意而成熟之。彼所成熟眾生建立正法。是名羼提波羅蜜。
應以精進成熟者。於彼眾生不起懈心生大欲心第一精進。乃至若四威儀。將護彼意而成熟之。彼所成熟眾生建立正法。是名毗梨耶波羅蜜。
應以禪成熟者。於彼眾生以不亂心不外向心。第一正念乃至久時所作久時所說終不忘失。將護彼意而成熟之。彼所成熟眾生建立正法。是名禪波羅蜜。
應以智慧成熟者。彼諸眾生問一切義。以無畏心而為演說一切論。一切工巧究竟明處乃至種種工巧諸事。將護彼意而成熟之。彼所成熟眾生建立正法。是名般若波羅蜜。
是故。世尊。無異波羅蜜。無異攝受正法。攝受正法即是波羅蜜。
世尊。我今承佛威神更說大義。佛言。便說。勝鬘白佛。攝受正法攝受正法者。無異攝受正法。無異攝受正法者。攝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即是攝受正法。何以故。若攝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為攝受正法舍三種分。何等為三。謂身命財。善男子善女人捨身者。生死後際等離老病死。得不壞常住無有變易不可思議功德如來法身。捨命者。生死後際等畢竟離死。得無邊常住不可思議功德。通達一切甚深佛法。捨財者。生死後際等得不共一切眾生無盡無減畢竟常住不可思議具足功德。得一切眾生殊勝供養。世尊。如是捨三分善男子善女人。攝受正法。常為一切諸佛所記。一切眾生之所瞻仰。
世尊。又。善男子善女人攝受正法者。法欲滅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朋黨諍訟破壞離散。以不諂曲不欺誑不幻偽愛樂正法。攝受正法入法朋中。入法朋者必為諸佛之所授記。世尊。我見攝受正法如是大力。佛為實眼實智。為法根本。為通達法。為正法依。亦悉知見。
爾時。世尊於勝鬘所說攝受正法大精進力起隨喜心。如是。勝鬘。如汝所說。攝受正法大精進力。如大力士少觸身分生大苦痛。如是。勝鬘。少攝受正法令魔苦惱。我不見餘一善法令魔憂苦。如少攝受正法。又如牛王形色無比勝一切牛。如是大乘少攝受正法。勝於一切二乘善根。以廣大故。又。如須彌山王端嚴殊特勝於眾山。如是大乘捨身命財以攝取心攝受正法。勝不捨身命財初住大乘一切善根。何況二乘。以廣大故。是故。勝鬘。當以攝受正法。開示眾生教化眾生建立眾生。如是。勝鬘。攝受正法如是大利如是大福如是大果。勝鬘。我於阿僧祇阿僧祇劫說攝受正法功德義利不得邊際。是故。攝受正法有無量無邊功德。
《一乘章第五》
佛告勝鬘。汝今更說一切諸佛所說攝受正法。
勝鬘白佛。善哉。世尊。唯然受教。即白佛言。世尊。攝受正法者是摩訶衍。何以故。摩訶衍者出生一切聲聞緣覺世間出世間善法。世尊。如阿耨大池出八大河。如是摩訶衍出生一切聲聞緣覺世間出世間善法。
世尊。又。如一切種子皆依於地而得生長。如是一切聲聞緣覺世間出世間善法。依於大乘而得增長。是故。世尊。住於大乘攝受大乘。即是住於二乘攝受二乘。一切世間出世間善法。如世尊說六處。何等為六。謂正法住。正法滅。波羅提木叉。比尼。出家。受具足。為大乘故說此六處。何以故。正法住者為大乘。故說大乘住者即正法住。正法滅者為大乘。故說大乘滅者即正法滅。波羅提木叉。比尼此二法者。義一名異。比尼者即大乘學。何以故。以依佛出家而受具足。是故說大乘威儀戒。是比尼是出家是受具足。是故。阿羅漢無出家受具足。何以故。阿羅漢依如來出家受具足故。阿羅漢歸依於佛。阿羅漢有恐怖。何以故。阿羅漢於一切無行怖畏想住。如入執劍欲來害己。是故。阿羅漢無究竟樂。何以故。世尊。依不求依。如眾生無依彼彼恐怖。以恐怖故則求歸依。如阿羅漢有怖畏。以怖畏故依於如來。
世尊。阿羅漢辟支佛有怖畏。是故。阿羅漢辟支佛有餘生。法不盡故有生有餘。梵行不成故不純事。不究竟故當有所作。不度彼故當有所斷。以不斷故去涅槃界遠。何以故。唯有如來應正等覺得般涅槃。成就一切功德故。阿羅漢辟支佛不成就一切功德。言得涅槃者是佛方便。唯有如來得般涅槃。成就無量功德故。阿羅漢辟支佛成就有量功德。言得涅槃者是佛方便。唯有如來得般涅槃。成就不可思議功德故。阿羅漢辟支佛成就思議功德。言得涅槃者是佛方便。唯有如來得般涅槃。一切所應斷過皆悉斷滅。成就第一清淨。阿羅漢辟支佛有餘過。非第一清淨。言得涅槃者是佛方便。唯有如來得般涅槃。為一切眾生之所瞻仰。出過阿羅漢辟支佛菩薩境界。是故。阿羅漢辟支佛去涅槃界遠。言阿羅漢辟支佛觀察解脫四智究竟得蘇息處者。亦是如來方便。有餘不了義說。
何以故。有二種死。何等為二。謂分段死。不思議變易死。分段死者謂虛偽眾生。不思議變易死者謂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意生身乃至究竟無上菩提。二種死中以分段死。故說阿羅漢辟支佛智我生已盡。得有餘果證故說梵行已立。凡夫人天所不能辦。七種學人先所未作虛偽煩惱斷。故說所作已辦。阿羅漢辟支佛所斷煩惱更不能受後有。故說不受後有。非盡一切煩惱亦非盡一切受生。故說不受後有。
何以故。有煩惱是阿羅漢辟支佛。所不能斷煩惱有二種。何等為二。謂住地煩惱及起煩惱。住地有四種。何等為四。謂見一處住地。欲愛住地。色愛住地。有愛住地。此四種住地生一切起煩惱。起者剎那心剎那相應。
世尊。心不相應無始無明住地。世尊。此四住地力。一切上煩惱依種。比無明住地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世尊。如是無明住地力。於有愛數四住地無明住地其力最大。譬如惡魔波旬於他化自在天。色力壽命眷屬眾具自在殊勝。如是無明住地力。於有愛數四住地其力最勝。恒沙等數上煩惱依。亦令四種煩惱久住。阿羅漢辟支佛智所不能斷。唯如來菩提智之所能斷。如是。世尊。無明住地最為大力。
世尊。又。如取緣有漏業因而生三有。如是無明住地緣無漏業因。生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三種意生身。此三地彼三種意生身生及無漏業生。依無明住地有緣非無緣。是故。三種意生及無漏業緣無明住地。世尊。如是有愛住地數四住地。不與無明住地業同。無明住地異離四住地。佛地所斷。佛菩提智所斷。何以故。阿羅漢辟支佛斷四種住地。無漏不盡不得自在力。亦不作證。無漏不盡者即是無明住地。
世尊。阿羅漢辟支佛最後身菩薩。為無明住地之所覆障故。於彼彼法不知不覺。以不知見故。所應斷者不斷不究竟。以不斷故名有餘過解脫。非離一切過解脫。名有余清淨。非一切清淨。名成就有餘功德。非一切功德。以成就有餘解脫有余清淨有餘功德故。知有餘苦。斷有餘集。證有餘滅。修有餘道。是名得少分涅槃。得少分涅槃者名向涅槃界。若知一切苦。斷一切集。證一切滅。修一切道。於無常壞世間。無常病世間。得常住涅槃。於無覆護世間無依世間。為護為依。何以故。法無優劣故得涅槃。智慧等故得涅槃。解脫等故得涅槃。清淨等故得涅槃。是故涅槃一味等味。謂解脫味。
世尊。若無明住地不斷不究竟者。不得一味等味謂明解脫味。何以故。無明住地不斷不究竟者。過恒沙等所應斷法。不斷不究竟。過恒沙等所應斷法不斷故。過恒沙等法應得不得應證不證。是故無明住地積聚生一切修道斷煩惱上煩惱。彼生心上煩惱。止上煩惱。觀上煩惱。禪上煩惱。正受上煩惱。方便上煩惱。智上煩惱。果上煩惱。得上煩惱。力上煩惱。無畏上煩惱。如是過恒沙等上煩惱。如來菩提智所斷。一切皆依無明住地之所建立。一切上煩惱起皆因無明住地緣無明住地。
世尊。於此起煩惱剎那心剎那相應。世尊。心不相應無始無明住地。
世尊。若復過於恒沙如來菩提智所應斷法。一切皆是無明住地所持所建立。譬如一切種子皆依地生建立增長。若地壞者彼亦隨壞。如是過恒沙等如來菩提智所應斷法。一切皆依無明住地生建立增長。若無明住地斷者。過恒沙等如來菩提智所應斷法皆亦隨斷。如是一切煩惱上煩惱斷過恒沙等。如來所得一切諸法通達無礙。一切智見離一切過惡。得一切功德法王法主而得自在。登一切法自在之地。如來應等正覺正師子吼。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是故世尊。以師子吼依於了義。一向記說
世尊。不受後有智有二種。謂如來以無上調禦。降伏四魔出一切世間。為一切眾生之所瞻仰。得不思議法身。於一切爾焰地得無礙法自在。於上更無所作無所得地。十力勇猛升於第一無上無畏之地。一切爾炎無礙智觀不由於他。不受後有智師子吼。
世尊。阿羅漢辟支佛度生死畏次第得解脫樂。作是念。我離生死恐怖不受生死苦。
世尊。阿羅漢辟支佛觀察時。得不受後有觀第一蘇息處涅槃地。世尊。彼先所得地。不愚於法不由於他。亦自知得有餘地。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聲聞緣覺乘皆入大乘。大乘者即是佛乘。是故三乘即是一乘。得一乘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即是涅槃界。涅槃界者即是如來法身。得究竟法身者則究竟一乘。無異如來無異法身。如來即法身。得究竟法身者。則究竟一乘。究竟者即是無邊不斷。
世尊。如來無有限齊時。住如來應等正覺後際等住。如來無限齊。大悲亦無限齊安慰世間。無限大悲無限安慰世間。作是說者是名善說如來。若復說言無盡法常住法一切世間之所歸依者。亦名善說如來。是故。於未度世間無依世間。與後際等作無盡歸依常住歸依者。謂如來應等正覺也。
法者即是說一乘道。僧者是三乘眾。此二歸依非究竟歸依。名少分歸依。何以故。說一乘道法得究竟法身。於上更無說一乘法身。三乘眾者有恐怖歸依如來。求出修學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二依非究竟依。是有限依。若有眾生如來調伏。歸依如來得法津澤。生信樂心歸依法僧是二歸依。非此二歸依是歸依如來。歸依第一義者是歸依如來。此二歸依第一義是究竟歸依如來。何以故。無異如來無異二歸依。如來即三歸依。何以故。說一乘道如來四無畏成就師子吼說。若如來隨彼所欲而方便說。即是大乘無有三乘。三乘者入於一乘。一乘者即第一義乘。
《無邊聖諦章第六》
世尊。聲聞緣覺初觀聖諦以一智斷諸住地。以一智四斷知功德作證亦善知此四法義。
世尊。無有出世間上上智。四智漸至及四緣漸至。無漸至法是出世間上上智。世尊。金剛喻者是第一義智。
世尊。非聲聞緣覺不斷無明住地初聖諦智是第一義智。世尊。以無二聖諦智斷諸住地。
世尊。如來應等正覺非一切聲聞緣覺境界。不思議空智斷一切煩惱藏。
世尊。若壞一切煩惱藏究竟智是名第一義智。初聖諦智非究竟智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聖義者非一切聲聞緣覺。聲聞緣覺成就有量功德。聲聞緣覺成就少分功德。故名之為聖。聖諦者非聲聞緣覺諦。亦非聲聞緣覺功德。
世尊。此諦如來應等正覺初始覺知。然後為無明[穀-禾+卵]藏世間開現演說。是故名聖諦。
《如來藏章第七》
聖諦者說甚深義。微細難知非思量境界。是智者所知。一切世間所不能信。何以故。此說甚深如來之藏。如來藏者是如來境界。非一切聲聞緣覺所知。如來藏處說聖諦義。如來藏處甚深故。說聖諦亦甚深。微細難知非思量境界。是智者所知。一切世間所不能信。
《法身章第八》
若於無量煩惱藏所纏如來藏不疑惑者。於出無量煩惱藏法身亦無疑惑。於說如來藏如來法身不思議佛境界及方便說。心得決定者。此則信解說二聖諦。如是難知難解者。謂說二聖諦義。何等為說二聖諦義。謂說作聖諦義。說無作聖諦義。說作聖諦義者是說有量四聖諦。何以故。非因他能知一切苦斷一切集證一切滅修一切道。
是故。世尊。有有為生死無為生死。涅槃亦如是。有餘及無餘。說無作聖諦義者。說無量四聖諦義。何以故。能以自力知一切受苦斷一切受集證一切受滅修一切受滅道。如是八聖諦。如來說四聖諦。如是四無作聖諦義。唯如來應等正覺事究竟。非阿羅漢辟支佛事究竟。何以故。非下中上法得涅槃。何以故。如來應等正覺於無作四聖諦義事究竟。以一切如來應等正覺。知一切未來苦斷。一切煩惱上煩惱所攝受一切集滅。一切意生身除。一切苦滅作證。
世尊。非壞法故名為苦滅。所言苦滅者名無始無作無起無盡離。盡常住自性清淨離一切煩惱藏。
世尊。過於恒沙不離不脫不異不思議佛法成就說如來法身。世尊。如是如來法身不離煩惱藏名如來藏。
《空義隱覆真實章第九》
世尊。如來藏智是如來空智。世尊。如來藏者一切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本所不見本所不得。
世尊。有二種如來藏空智。世尊。空如來藏。若離若脫若異一切煩惱藏。
世尊。不空如來藏。過於恒沙不離不脫不異不思議佛法。
世尊。此二空智。諸大聲聞能信如來。一切阿羅漢辟支佛空智於四不顛倒境界轉。是故。一切阿羅漢辟支佛本所不見。本所不得一切苦滅。唯佛得證。壞一切煩惱藏。修一切滅苦道。
《一諦章第十》
世尊。此四聖諦。三是無常一是常。何以故。三諦入有為相。入有為相者是無常。無常者是虛妄法。虛妄法者非諦非常非依。是故。苦諦集諦道諦非第一義諦。非常非依。
《一依章第十一》
一苦滅諦離有為相。離有為相者是常。常者非虛妄法。非虛妄法者是諦是常是依。是故滅諦是第一義。
《顛倒真實章第十二》
不思議是滅諦。過一切眾生心識所緣。亦非一切阿羅漢辟支佛智慧境界。譬如生盲不見眾色。七日嬰兒不見日輪。苦滅諦者亦復如是。非一切凡夫心識所緣。亦非二乘智慧境界。
凡夫識者二見顛倒。一切阿羅漢辟支佛智者則是清淨。邊見者。凡夫於五受陰我見妄想計著生二見是名邊見。所謂常見斷見。見諸行無常。是斷見非正見。見涅槃常。是常見非正見。妄想見故作如是見。
於身諸根分別思惟現法見壞。於有相續不見起於斷見。妄想見故。於心相續愚闇不解不知。剎那間意識境界起於常見。妄想見故。此妄想見於彼義。若過若不及作異想分別。若斷若常。顛倒眾生於五受陰。無常常想。苦有樂想。無我我想。不淨淨想。一切阿羅漢辟支佛淨智者。於一切智境界及如來法身本所不見。
或有眾生信佛語故。起常想樂想我想淨想。非顛倒見是名正見。何以故。如來法身是常波羅蜜樂波羅蜜。我波羅蜜淨波羅蜜。於佛法身作是見者是名正見。正見者是佛真子。從佛口生。從正法生。從法化生。得法餘財。
世尊。淨智者。一切阿羅漢辟支佛智波羅蜜。此淨智者。雖曰淨智。於彼滅諦尚非境界。況四依智。何以故。三乘初業不愚於法。於彼義當覺當得。為彼故世尊說四依。世尊。此四依者是世間法。世尊。一依者一切依止。出世間上上第一義依。所謂滅諦。
《自性清淨章第十三》
世尊。生死者依如來藏。以如來藏故說本際不可知。
世尊。有如來藏故說生死。是名善說。
世尊。生死生死者。諸受根沒。次第不受根起是名生死。
世尊。死生者此二法是如來藏。世間言說故有死有生。死者謂根壞。生者新諸根起。非如來藏有生有死。如來藏者離有為相。如來藏常住不變。是故如來藏是依是持是建立。
世尊。不離不斷不脫不異不思議佛法。
世尊。斷脫異外有為法依持建立者是如來藏。
世尊。若無如來藏者。不得厭苦樂求涅槃。何以故。於此六識及心法智。此七法剎那不住。不種眾苦。不得厭苦樂求涅槃。
世尊。如來藏者。無前際不起不滅法。種諸苦得厭苦樂求涅槃。
世尊。如來藏者。非我非眾生非命非人。如來藏者。墮身見。眾生顛倒眾生空亂意。眾生非其境界。
世尊。如來藏者是法界藏。法身藏出世間上上藏。自性清淨藏。此性清淨。如來藏而客塵煩惱上煩惱所染。不思議如來境界。何以故。剎那善心非煩惱所染。剎那不善心亦非煩惱所染。煩惱不觸心。心不觸煩惱。
云何不觸法而能得染心。世尊。然有煩惱有煩惱染心。自性清淨心而有染者。難可了知。唯佛世尊實眼實智。為法根本。為通達法。為正法依。如實知見。
勝鬘夫人說是難解之法問於佛時。佛即隨喜。如是如是。自性清淨心而有染污難可了知。有二法難可了知。謂自性清淨心難可了知。彼心為煩惱所染亦難了知。如此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薩摩訶薩乃能聽受。諸餘聲聞唯信佛語。
《真子章第十四》
若我弟子隨信增上者。依明信已隨順法智而得究竟。隨順法智者。觀察施設根意解境界。觀察業報。觀察阿羅漢眼。觀察心自在樂禪樂。觀察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聖自在通。此五種巧便觀成就。於我滅後未來世中。我弟子隨信增上。依於明信隨順法智自性清淨心。彼為煩惱染污而得究竟。是究竟者入大乘道因。信如來者有是大利益。不謗深義。
爾時。勝鬘白佛言。更有餘大利益。我當承佛威神复說斯義。佛言。更說。
勝鬘白佛言。三種善男子善女人。於甚深義離自毀傷。生大功德入大乘道。何等為三。謂若善男子善女人自成就甚深法智。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隨順法智。若善男子善女人於諸深法不自了知。仰惟世尊。非我境界。唯佛所知。是名善男子善女人仰惟如來。除此諸善男子善女人已。
《勝鬘章第十五》
諸餘眾生。於諸甚深法堅著妄說。違背正法。習諸外道腐敗種子者。當以王力及天龍鬼神力而調伏之。
爾時。勝鬘與諸眷屬頂禮佛足。佛言。善哉善哉。勝鬘。於甚深法方便守護。降伏非法善得其宜。汝已親近百千億佛能說此。
爾時。世尊放勝光明普照大眾。身升虛空高七多羅樹。足步虛空還舍衛國。
時。勝鬘夫人與諸眷屬。合掌向佛。觀無厭足目不暫舍。過眼境已踴躍歡喜。各各稱嘆如來功德。具足念佛。還入城中。向友稱王稱嘆大乘。城中女人七歲已上化以大乘。友稱大王亦以大乘化諸男子。七歲已上舉國人民皆向大乘。
爾時。世尊入只桓林。告長老阿難及念天帝釋。應時。帝釋與諸眷屬忽然而至住於佛前。爾時。世尊向天帝釋及長老阿難廣說此經。說已。告帝釋言。汝當受持讀誦此經。憍屍迦。善男子善女人於恒沙劫修菩提行。行六波羅蜜。若復善男子善女人聽受讀誦乃至執持經卷。福多於彼。何況廣為人說。是故。憍屍迦。當讀誦此經為三十三天分別廣說。復告阿難。汝亦受持讀誦。為四眾廣說。
時。天帝釋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斯經。云何奉持。佛告帝釋。此經成就無量無邊功德。一切聲聞緣覺不能究竟觀察知見。憍屍迦。當知此經甚深微妙大功德聚。今當為汝略說其名。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時。天帝釋及長老阿難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佛言。此經嘆如來真實第一義功德。如是受持。不思議大受。如是受持。一切願攝大願。如是受持。說不思議攝受正法。如是受持。說入一乘。如是受持。說無邊聖諦。如是受持。說如來藏。如是受持。說法身。如是受持。說空義隱覆真實。如是受持。說一諦。如是受持。說常住安隱一依。如是受持。說顛倒真實。如是受持。說自性清淨心隱覆。如是受持。說如來真子。如是受持。說勝鬘夫人師子吼。如是受持。
復次。憍屍迦。此經所說斷一切疑。決定了義入一乘道。憍屍迦。今以此說勝鬘夫人師子吼經。付囑於汝。乃至法住受持讀誦。廣分別說。
帝釋白佛言。善哉。世尊。頂受尊教。
時。天帝釋長老阿難及諸大會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 * * * * * * *
[註]:
《勝鬘經》稱為《勝鬘夫人師子吼經》,全稱《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Shrimālādevi simhanāda sūtra),南北朝劉宋時求那跋陀羅(Gunabhadra)譯。另有菩提流支(Bodhiruci)譯的《勝鬘夫人會》。
此經為《大寶積經》〈第四十八勝蔓鬘夫人會〉的異譯。以二乘為不了義,內容是勝鬘夫人對佛陀所立十大誓願等等。
本經緣起,是佛陀在祇園精舍說法時,舍衛國波斯匿國王及王妃「末莉夫人」(Mālika) 皈依了佛陀,並派使者知會了他們已嫁給阿踰闍國王為王妃的女兒「尸利摩羅」(Mālyashril)。王妃知悉後心生歡喜,禮敬讚嘆並渴求能親見如來,佛陀感應其心意並於空中應現,向勝鬘夫人說法,且授記其於二萬阿僧祇劫之後將成佛,號「普光如來」。一般經論認為,女性必須變身或投生為男性,才能成佛,《勝鬘經》卻認為女性修行也能成佛,打破了男尊女卑的傳統思想。
「尸利摩羅」意譯「勝鬘」,故「尸利摩羅」王妃亦稱為「勝鬘夫人」,《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稱為《勝鬘經》。
〈唯識述記〉曰:「摩利迦此名鬘者,即末利夫人也,此夫人之女名末利室羅,即勝鬘者。」〈勝鬘寶窟〉曰:「言勝鬘者,外國名為尸利摩羅,尸利此翻名之為勝,摩羅名鬘。」
「鬘」是花鬘,「未利」是花名,亦名「摩利」,其花可作花環,或為現今之「茉莉花」。本經被公認為是如來藏緣起論的代表,有「承上」《法華經》《華嚴經》和「啟下」《解深密經》的作用。《勝鬘經》和《維摩經》同為著名的在家居士所說經。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法語法句]:* 世尊。阿羅漢辟支佛有怖畏。是故阿羅漢辟支佛有餘生。法不盡故有生有餘。梵行不成故不純事。不究竟故當有所作。不度彼故當有所斷。以不斷故去涅槃界遠。何以故。唯有如來應正等覺得般涅槃成就一切功德故。阿羅漢辟支佛不成就一切功德。言得涅槃者是佛方便。唯有如來得般涅槃成就無量功德故。阿羅漢辟支佛成就有量功德。言得涅槃者是佛方便。唯有如來得般涅槃成就不可思議功德故。阿羅漢辟支佛成就思議功德。言得涅槃者是佛方便。唯有如來得般涅槃。一切所應斷過皆悉斷滅成就第一清淨。阿羅漢辟支佛有餘過。非第一清淨。言得涅槃者是佛方便。唯有如來得般涅槃。為一切眾生之所瞻仰。出過阿羅漢辟支佛菩薩境界。是故。阿羅漢辟支佛去涅槃界遠。言阿羅漢辟支佛觀察解脫四智究竟得蘇息處者。亦是如來方便。有餘不了義說
* 有二種死。何等為二。謂分段死。不思議變易死。分段死者謂虛偽眾生。不思議變易死者謂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意生身乃至究竟無上菩提。二種死中以分段死。故說阿羅漢辟支佛智我生已盡。得有餘果證故說梵行已立。凡夫人天所不能辦。七種學人先所未作虛偽煩惱斷。故說所作已辦。阿羅漢辟支佛所斷煩惱更不能受後有。故說不受後有。非盡一切煩惱亦非盡一切受生。故說不受後有。
* 聲聞緣覺乘皆入大乘。大乘者即是佛乘。是故三乘即是一乘。得一乘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即是涅槃界。涅槃界者即是如來法身。得究竟法身者則究竟一乘。無異如來無異法身。如來即法身。得究竟法身者則究竟一乘。究竟者即是無邊不斷。
* 阿羅漢辟支佛最後身菩薩。為無明住地之所覆障故。於彼彼法不知不覺。以不知見故所應斷者不斷不究竟。以不斷故名有餘過解脫。非離一切過解脫。名有余清淨。非一切清淨。名成就有餘功德。非一切功德。以成就有餘解脫有余清淨有餘功德故。知有餘苦。斷有餘集。證有餘滅。修有餘道。是名得少分涅槃。
* 法者即是說一乘道。僧者是三乘眾。此二歸依非究竟歸依。名少分歸依。何以故。說一乘道法得究竟法身。於上更無說一乘法身。三乘眾者有恐怖歸依如來。求出修學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二依非究竟依。是有限依。若有眾生如來調伏。歸依如來得法津澤。生信樂心歸依法僧是二歸依。非此二歸依是歸依如來。歸依第一義者是歸依如來。此二歸依第一義是究竟歸依如來。何以故。無異如來無異二歸依。如來即三歸依。何以故。說一乘道如來四無畏成就師子吼說。若如來隨彼所欲而方便說。即是大乘無有三乘。三乘者入於一乘。一乘者即第一義乘。
* 若壞一切煩惱藏究竟智是名第一義智。初聖諦智非究竟智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聖義者非一切聲聞緣覺。聲聞緣覺成就有量功德。聲聞緣覺成就少分功德。故名之為聖。聖諦者非聲聞緣覺諦。亦非聲聞緣覺功德。
* 世尊。此四聖諦。三是無常一是常。何以故。三諦入有為相。入有為相者是無常。無常者是虛妄法。虛妄法者非諦非常非依。是故。苦諦集諦道諦非第一義諦。非常非依。
* 剎那善心非煩惱所染。剎那不善心亦非煩惱所染。煩惱不觸心。心不觸煩惱。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