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8日 星期四

[點燈]-佛教的「無始」

C9-          佛教的「無始」
                                       ──  行者 果燦 ──

        雖然佛法講「成住壞空」,但那僅是一個時空階段,並非宇宙世界的全部和始終,佛法不是「創造論」,所以說「無始」(Anadikalika)。因為「不生不滅」,故「無始」也就「無終」。佛法認為,一個星球的產生,是由宇宙間無數的微塵等事物,在因緣成熟時和合而成的。在因緣未成熟前的「無始」以來,無數微塵早已存在,它是由無數星球「空」而成的(「成住壞空」的「空」,也就是爆炸毀滅),而那些星球,也是「無始」以來無數微塵和合而成,以此類推,至「無始」。 
        〈勝鬘寶窟〉說:「攝論雲,無始即是顯因也,若有始則無因,以有始則有初,初則無因,以其無始則是有因,所以明有因者,顯佛法是因緣義。」就是說:如若有「始」,此「初始」就是最「早」最「先」的那個「初」,那就變成了無因所生,因為「因」不可能在「初始」之前就存在,否則那就不符「緣起法」,而變成是「創造論」了。所以「無始」就顯現了「因」。同樣,當一個新的星球因緣成熟,成長到一切條件適合眾生居住時,就有因緣和共業合適的眾生來居住。而在無始之前,這些眾生早於在無數他方世界的三界六道中,經歷無數次的生生死死,他們並非因這個新的星球產生而產生;相同的,在此星球經過了「成住壞空」四個階段而毀滅前,在此星球中所有尚未得解脫的眾生,又會到他方世界的三界六道中去接受生死。所以在「佛法」來說,宇宙是不存在「開始」,也不存在「末日」的。
        「星球的爆炸」僅是其中一個星球「成住壞空」四個階段中「空」的階段。然後,又重復另一個「成住壞空」的循環。但從狹義說,也就是僅從一個小世界,僅就一個星球的「壞空」階段來說,的確是有「毀滅」的一天,不過「毀滅」不等於消失,「爆炸」後的「微塵」還存在,而且那也是僅就一個星球而言。更主要的是,佛教的「成住壞空」是自然現象,是眾生的「共業」所感。何況「空」了以後,又再重復另一個「成住壞空」的循環,永遠不會「終止」。地球人類的科學知識,至目前為止,甚至對我們自己居住的地球的認識而言,還相當膚淺,更不要說對地球以外的太空,凡人的確是太無知的。
        二千五百年前,佛教的創始者釋迦世尊住世時,曾為他的一位弟子彌勒菩薩授記,預言當彌勒在兜率天的天壽四千歲盡時,將下生此世並於龍華樹下成佛。佛經載,兜率天一晝夜為人間四百年,故此,如果兜率天的一年也和地球一樣有365天,兜率天四千年就約有地球5億8千4百萬年。總之是非常非常長遠的時間。以佛經的說法,地球目前是處在「住」的階段,到彌勒佛降生的時候,可能已到或將到「壞」的階段,到那時候,彌勒佛應該是為救度尚未開悟的眾生而來的。
        西方文化有所謂「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爭論,從生物進化論也無法肯定先有蛋還是先有雞。從佛教的緣起法,不可能先有蛋或先有雞,否則就成了「有始」,也就成了「創造論」。從生物進化論來說,生物是因環境等等因素而逐漸進化的,不可能一下就生出一個蛋,同樣也不可能一下就爆出一隻雞來。生物進化的環境因素也就如同佛教所說的「因緣」、「緣起」。如果世界是由一個「創造者」創造的,那麼「創造者」本身又是誰創造的呢?在有「創造者」之前宇宙又是什麼?
        斯里蘭卡羅睺羅法師說:「人的心理上有兩種根深蒂固的意念,自衛與自存。……為了自存,人類想出了靈魂(神我)不滅的主意,俾得恒古長存。由於他的愚昧、懦弱、恐懼與貪婪,人類需要這兩件東西來安慰自己,因此他們緊緊地狂熱地抓住它們。」(釋迦的啟示
        佛教徒修持的目的是為求明心見性,求解脫,求涅槃,一切無助修持的問題,都於事無補。「阿含部」《箭喻經》中,佛陀在答其弟子「鬘童子」問及有關宇宙和生命之起源時,說了一個寓言:有一個人被毒箭射傷,當他的親人把他送去醫院時,他堅持要先找出射他的是什麼人,什麼膚色,從何處來,那箭是何人製造的等等,否則不讓醫生醫治他。佛陀說,在未找出答案以前,那人已死去了。羅睺羅在〈釋迦的啟示〉裡說:「佛認為這些問題沒有用處,所以佛不會解答。因為這些問題不能令人厭離去執入滅,也不能令人得到寧靜深觀圓覺涅槃。不論一個人對那些問題的見解如何,世間還是有生老壞死憂戚哀痛苦惱,所以世尊在此生中,說明瞭苦,苦的生起,苦的止息和滅苦之道,佛解釋這些,因為它們有用,它們與修鍊身心的梵行有根本上的關聯,可令人厭離去執入滅得寧靜深觀圓覺涅槃。」
        所以,千萬勿學某些人去「追尋」全世界人類在非洲的遠祖,那無非是想「證明」其父母是遠房堂兄妹。依他們的信仰,幾十萬年前石器時代的北京猿人和後來的山頂洞人都是非洲黑人。更千萬不要學某些人在土耳其的高山上「考古」去尋「古船」那樣,到喜瑪拉雅山去找「須彌山」,佛經所說的「須彌山」,那只不過是佛陀引用古印度神話故事做的一種比喻,是「方便說」。當你「明心見性」,轉識成智之後,一切自然就會清清楚楚。
        另外,佛教的所謂「微塵」,並非科學上的原子分子,「微塵」可以無窮盡的小,也可以無窮盡的大,故佛經中有「大千世界出自一毛端」的說法,佛教的「微塵」,是無法定其質量的。中國古代就有那樣的神話故事:一個人夢見自己到了「蟻國」,當了駙馬做官過了一生,醒來發現屋外樹下有一個小蟻窩。在人類看來,一窩蟻是很小的,但對螞蟻來說,可能是一個大城市,甚至是一個國家;同樣,對天人菩薩看來,我們的地球並不如我們人類所感到的那樣大,甚至可能僅是宇宙中一顆小小「微塵」。
        佛陀是「有教無類」的,視一切眾生是絕對平等的,但當時釋迦世尊傳法的對象千奇百怪,什麼根性的都有,釋尊對不同根性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傳法,借用了當時的很多民間的神話故事,這是一種隨機的善巧,佛教稱為「方便法」。非去追查「方便法」比喻的根原不可,那就如「箭喻」中的中箭者了,是對修行、開悟,對解脫生死一點幫助都沒有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